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高校联播>正文

职教人才交流会成“抱怨会” 专家批未教学生动脑

时间:2013-12-21 14:53:5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人才交流会缘何变成“抱怨会”

    最近很多“人才供需会”、“大学生职业发展研讨会”在陆续举办。其中大多是为学校和企业人才供需搭建桥梁的实际行动,单纯在用人机制层面上进行理论探讨的却很少,尤其像苏州工业园区的这场动真格的唇枪舌战实属难能可贵。

    日前,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与实践”研讨会上,本来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探讨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结果却变成了一场校企相互指责的“抱怨会”,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对现状不满,一方抱怨职业院校毕业生缺少岗位匹配能力,一方抱怨企业在合作育人中太功利,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似乎也有一肚子苦水。问题根源在哪里?与会各方人士试图找出症结所在。

    企业——学校缺少职业规划教育

    周琳是威特立创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资深人事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企业招兵买马。她经常从用人部门听到的反馈是:“学校听上去还不错,但是学生来了以后好像不大顶用。”

    在周琳看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对入职的企业有所了解,知道在企业会面对什么挑战。”周琳希望学生能主动了解企业的期望,朝这个目标努力。对于刚入职的毕业生来说,企业也很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责任心、主动性、团队精神,以及一些基本的能力。“学生刚毕业不要求操作复杂的设备,但能不能去查阅文献资料或产品说明书,这是基本的能力,很多本科院校刚毕业的学生做不了这些事情。”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副总裁、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岫表示失望。

    汇思人力资源《中国蓝领研究》杂志主编屠彦清认为,学生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去对口企业担任客服工作,却对“客服”毫无概念,进入企业之后只局限在自己的岗位上,领导安排什么,就去做什么。汇思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秦燕披露,汇思每年为企业客户从全国招聘10万人,90%都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其中70%来自中等职业学校,30%来自高等职业学校,但是“企业觉得招工难,实际是留人难,其中的原因就是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在稳定性方面较差”。

    屠彦清认为,现在职业院校更多的是做模板化、大众化的教育,简单地告诉学生服从企业的需求,服从企业的条例,做一个好员工。但是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服从企业,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谁来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屠彦清认为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很重要的课题。校企合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怎样使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发挥他们的能力,给社会、给家庭带来积极回报,这是企业和学校共同的目标。

    院校——企业人才需求太功利

    在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智强看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功利性太强:“我们谈校企共同培养,企业老总也很认可,但车间主任没有把企业变课堂,学生进去变成了打工仔、打工妹。”

    陈智强认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利益,要保证学生在企业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企业要求学生有顶岗能力,希望学校送过来的学生一下子就是成熟员工,但是又不愿意和学校一起参与培养过程,这让职业院校在工学结合中举步维艰。

    企业反映“学生来了不顶用”,那是否职业院校满足了企业“来了顶用”的需求就完成了教育目标了呢?张景岫以“订单式培养”为例进行了分析。“订单式培养”是国内职业院校刚起步时最热衷的一种“按需培养”的校企合作形式,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而非产品,“订单没了,产品可以打折出售,那学生怎么办?”

    以企业趋“利”的价值需求来要求职业院校显然不合适,因为学校有自身的主业。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陆沁认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常常发愁,不知道具体课程到底是面向企业、面向学生,还是面向家长,因为院校要面对的任务太多,承担的责任也太大。

    在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历教育。“国家对大专学历有要求,学生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我们才能发学历证书。”陈智强表示,现在90%的高职院校把课程教学当成最主要的工作来做,完成了教学工作,学生完成了学业,拿到了学历,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也就完成了。

    “职业院校强调学历教育没有错,但是方法上有问题,在学历教育的同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教学。”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峰这样表示。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