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银川滨河新区: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五年蜕变

时间:2017-08-10 17:10:16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一个税收达10亿,产值达1000亿,常住人口将近30万,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地方,同时拥有一半大漠一半绿地的奇异美景。坐拥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这里就是未来的银川滨河新区。

  银川滨河新区全景图(图片源自网络)

  美好的蓝图正在展开。298平方公里的总规划面积中,生态休闲区、国际现代商贸区、新型产业区和临空经济区四大区正在成形。曾经是大片黄沙,如今变成占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森林绿地。曾经只有常住人口1000人,如今已经达到三万人。曾经多头管理、建设无序,如今道路整洁、高楼林立。生态田园城、现代化城市规模已初具雏形。滨河新区建设五年来的翻天巨变令世人瞩目。银川滨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宏伟作为一名推动者和见证者,亲历了这一切。

  银川滨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杨宏伟

  滨河新区的建设成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要素。

  天时——滨河新区建设恰逢其时

  “作为一个西部地区中型城市,我们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获批,城市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顺应国家向西开放的发展战略,滨河新区的建设得到了上至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从《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国家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修订)》的省级支持,到《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试行)》的市级支持,对滨河新区的优惠政策文件多达15份。为滨河新区的建设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格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地利——滨河新区优势得天独厚

  “这块土地有很多优势。首先毗邻黄河,河床稳定而广阔,并且土地多为不能耕种的荒地、沙地,这为建设新区减少了成本。其次交通便捷,高速、高铁、航空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依托欧亚大陆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这里开通了飞往中东、西亚国家的国际航班。第三,这里地处“银榆鄂”能源金三角区间,资源富集。最后,这里黄河与明长城交汇,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杨宏伟说。

  人和——滨河新区建设创新实干

  天时地利已经为建设滨河新区赋予了极其有利的客观条件。利用好这些优厚条件创造最大的效益和成果,正是新区管委会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创新一直贯穿首尾。除去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和精品为先的建设工程,最值得称道的是招商机制上的创新。新区打破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将新区固有资源转化为资本,再转化为资金,通过与金融公司的合作,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本。

  杨宏伟主任介绍说:“这笔融资就用来发展整个新区建设,不仅给落地企业适当的贴息贷款,还可以帮助落地企业圈地代建厂房,而企业只需在5年内进行回购即可。有效减少了企业前期投入。这种做法在全国都是创新”

  创新之外,他还强调:“真抓实干,实实在在把这个事干出来,这是必不可少的”

  银川滨河新区于2012年5月启动建设,2014年7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五年来,滨河新区已经实施项目2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

  作为产城一体、产城相融的银川城市副中心,这里大力发展高、轻、新产业,现代纺织、大数据、云计算、通航产业、新材料等行业的领先企业正在陆续进驻,健康养生、高端医疗等高端服务业相关机构也即将落地。这里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学校、医院、社区等基本城市配套已经完备,而智慧水务、云筒环保设备、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物流等高科技的植入,将会真正实现惠民利民便民。

  滨河新区建设之初,曾立下“两年有名、十年成型、三十年成城”的发展目标。五年春华秋实,滨河新区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当初的设想。

  杨宏伟表示:“目前城市框架初步成形,生态环境恢复良好,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作为城市功能区的配套设施及场所建设完善;和主城区、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已经形成。”

  对于未来,杨宏伟踌躇满志:“我们蓄势待发,未来将会有更大的跨越!”

  黄河之滨,一处新的发展高地正在崛起!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