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杯”甘肃省民族书画摄影暨名优特产品展在京开幕
(甘肃省民委主任马虎成主持开幕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中纪委委员、原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膺出席开幕式)
石榴情深千子同一,民族团结丹青写义。8月9日,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主办,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国家民族画院协办,民族文化宫承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石榴杯”甘肃省民族书画摄影暨名优特产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宣布展览开幕,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致辞。甘肃省民委主任马虎成主持开幕式。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中纪委委员、原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膺出席开幕式,在京甘肃籍和在甘肃工作过的部分老领导、老同志及书画艺术界相关艺术家出席和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国家民委有关司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资产运营部、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社科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国家民族画院、甘肃省政府驻京办、北京市民委、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丰台区发改委等部门和单位,中国经济观察院、新世界集团、北京新发地集团、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中国书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赵君、中国烹饪杂志社、民大集团、北京鸿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甘肃企业商会、甘肃伊真集团等单位和企业,甘肃省民委、甘肃省文联、民族文化宫、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国民族报、中国民族杂志、民族画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西城报等新闻媒体负责人和记者参加开幕仪式。
(著名军旅书法家常生荣将军为甘肃企业家挥毫题写书法作品)
(省领导黄选平副主席与中国书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赵君在开幕式上)
甘肃省委省政府代表、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在致辞中指出,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又是文化大省,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民族艺术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伟大实践,深入民族地区、贴近少数民族群众,立足时代发展潮流,用丰富的色彩、精妙的线条、奇异的笔墨、独特的视角,描绘民族地区的秀美山川,体现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记录转型跨越的精彩瞬间,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书写民族团结和睦的幸福生活,讴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巨大成就,创作出了一大批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反映了甘肃各民族人民群众寻梦追梦圆梦的良好精神风貌,为甘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甘肃省领导黄选平与参加的代表在一起)
(省领导黄选平与艺术家牛成选等人在一起)
黄选平强调,此次展览,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实际行动,也是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准确诠释;既是甘肃各民族艺术工作者民族题材书画摄影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甘肃各族人民向党的十九大的一次献礼活动。这次展览对于了解各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相互认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强各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希望文化艺术工作者通过这次书画摄影展活动,利用手中的笔墨和镜头,更多更好地记录和反映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不断挖掘和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继续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唱响民族团结好声音、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为繁荣甘肃文艺百花苑、促进各民族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参加展览的民族企业家及产品)
本次展出的230余幅作品,涵盖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是面向省内外少数民族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征集的1400多幅作品中精选而来。作品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气象,展示甘肃省各族人民建设幸福家园、憧憬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以及甘肃省绚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此次展览的作品尽管艺术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不同,但每一幅作品都形象的表现了甘肃各族儿女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作品热情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民族团结,歌颂甘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是用艺术的形式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向党和祖国,向首都观众和全国各族人民,表达自己最为炽热、真挚的热爱之情。
甘肃政协领导人黄选平副主席真诚朴实、热情精彩洋溢的致辞博得了与会领导和艺术家及参加活动的首都群众的赞誉和热烈的掌声。(报道:《中华风》杂志社艺术部主任 赵君)
供稿: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