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爆料新闻>正文

「木兰诗会」华语文学机遇:融合民族和世界,诗歌和理想的大文学

时间:2018-09-18 23:45:21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世界华语文学的新机会:融合民族和世界,融合诗歌和理想的大文学

(木兰诗会暨海峡两岸媒体文学交流会主题发言)


曹谁

「木兰诗会」华语文学机遇:融合民族和世界,诗歌和理想的大文学


我听了台湾的林静助先生对世界华语文学的构想,我想到目前华语文学面临的危机,我想要做一只预警的乌鸦,把我的想法跟在座的两岸文学界同仁交流。其实当今我们的文学生态并不乐观,我甚至认为中国新诗99%都是垃圾,诗人的数量比读者的数量还要多,据调查各地诗词学会会员有百万之众,加上新诗诗人可能有二百万,按照柏拉图的想法,把他们赶出共和国(理想国),在太平洋的岛上也可以建立一个王国了。我一在微信朋友圈发这个信息,就有许多诗人呼应,还打趣问让谁做他们的国王呢!谁能解决当前文学的危机,他就能做国王!我觉得文学要让普通的大众去阅读,而不止是诗人圈子,我经常到各地采风,每到一地我都会有意问一下出租车司机,他们知道当代哪个诗人,我发现只有海子是知道得最多的。海子曾经在《诗学,一份提纲》中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歌和理想结合的大诗。”这对我有极大的启示,我在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设想。

在文学的发展中,一直都是破坏的现代主义和建设的古典主义交替进行的。今天现代主义对我们文学的破坏性作用已经足够了,当代作家已经普遍缺少对经典的书写,在叙事文学中显得尤其明显,这也是文学失去读者的一个原因。现在是对现代主义系统反思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进行一次新的古典主义诗学总结。

今天我们的诗歌普遍在碎片化中写作,看不到诗歌原本万世一系的精神,那种从神圣时代传承下来的诗性精神。从前的文学是一切文化之学,所以人类在最初是完全的人,后来才分化出各种学科,现在通常的十二种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文艺学只是其中之一,文艺中按照现在中国文联的机构设立划分,又分为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艺术等十二门类,文学只是其中之一,所以今天的文学只是一百四十四分之一的“小文学”,而文学下又通常以四分法分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所以我们所从事的诗歌早已不是当年的诗歌,在这样的碎片化状态下,文学的精神不断分化,我们需要返回文学的源头,寻找到那种文学的脉络。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农业社会的抒情文学早已式微,工业时代的叙事文学也黄金不再,如今大概是信息时代的戏剧时代,戏剧的最新形式是影视剧,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诗歌、小说的黄金时代大概已经过去,现在是一个戏剧的时代,影视文学的时代,不过所有的文学体裁核心依然是诗性的,诗歌在今天变得更加纯粹,诗性的精神一直在真正的诗人身上传承,我们只是需要顺着碎片寻找到母性的总体性。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过去我们的世界是在各个独立文明中发展的,也就是在各自文明的语言边界内写作的,大体上分布在亚欧大陆地上,从美索不达米亚,向西到犹太、埃及、希腊,向东到波斯、印度、中国,而现在我们的世界已经融为一体,可是从我跟外国作家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远比我们对西方的了解少,所以全球化这只是进行了一半,既然歌德在几百年前宣布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我觉得应该需要融合各个文明。当前中国的诗歌,有一种非常坏的倾向,那就是直接模仿翻译作品,这当然在最初有积极的作用,可是逐步显示出极大弊端,在西方的诗歌中破碎的句子,类似我们格律诗中的押韵,可是我们完全模仿,我经常看到故意断裂的句子,这无异于邯郸学步,最终连诗是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时应该回到我们汉语的传统中去,看看宋词是如何断句的,我想会有许多启发。

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从作者到读者,从创意到文本,从文学到活动,全面的碎片化的时代,伴随着类型文学化、影视文学化、网络文学化,我们前面都说现在华语文学缺少伟大作家,我觉得谁能够重建文学的总体性,他就能够成为华语文学的伟大作家,去引领我们的华语文学走出危机。我曾经在《大诗学》中提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合一天人,就是融合古代的和现代的,融合东方的和西方的,融合神秘的和世俗的文化,希望跟诸君一道,努力重建一个全新的古典主义的诗学体系,融合民族和世界,融合诗歌和理想的大文学,希望能够为华语文学危机的解决提供一个新机会。

曹谁简介:

曹谁,诗人、作家、编剧。原名曹宏波,字亚欧,号通天塔主。1983年生于山西榆社,2008年去职远游,在西藏、新疆周游数月而返,开始职业写作生涯。2007年发起大诗主义运动。2017年发起剧小说运动。著有诗集《冷抒情》《亚欧大陆地史诗》《通天塔之歌》等七部,文集《巴别塔尖手记》《西藏新疆游历记》《可可西里动物王国》三部,长篇小说《巴别塔尖》《昆仑秘史》(三部曲)《雪豹王子》等十部,文论《大诗学》,写有电影剧本《太阳城》《少林决》《子弹上膛》、电视剧本《孔雀王》和舞台剧本《雪豹王子》等百余部集。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作家》等文学杂志,作品入选上百部权威选本。有多部长篇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广播剧、舞台剧等。有作品翻译为英、日、韩、法、意、西、丹麦、波兰、阿拉伯等十余种文字。曾获首届中国青年诗人奖、第五届青海青年文学奖之“文学之星”、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文艺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大诗刊》主编,《诗歌周刊》副主编,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联办作家研究生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