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何亚兰:诗情画心合璧双栖

时间:2018-08-07 17:53:25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何亚兰:诗情画心合璧双栖

   

   认识何亚兰女士是在第37届世界诗人大会期间,她与先生张建明一起出席是次盛会。我对她第一印象是腼腆,第二印象仍是,人群熙攘处她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角,很容易让人忽略。相处半个多月后,一次闲谈时,我才意外得知她是一名在商场打拼多年的企业家,三年来忙里偷闲,“写了一点诗,涂鸦了几幅画”。

    “一点诗”“几幅画”是什么概念呢?当时我好奇并未询问,心道短短两年还要兼顾公司,或许作品真的不多吧。直到后来我翻开她的诗集,在世界诗人大会上见到她的画展览于台前,我才知晓,她的“一点”是指在国内百余家主流文学刊物、网站上发表,“几幅”是说被俄罗斯阿赫玛托娃博物馆、蒙古国文学院收藏的画作。

《跳》

我是来自西南的那只忧郁绵羊
月色的温柔正是我的秉性
而现在的我
被这里的日光把面部烤成褐色
我在春风里的妩媚娇态
经过万花与燕归的喜悦
近乎离开了温软的记忆  忘记感慨的美丽


 读何亚兰女士的诗作《跳》,我深受触动。诗中既有白月光之清冷感,又涌动着春风般的暖融,交织成一种奇妙的美感。

   何亚兰女士说,“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故乡四川的山水孕育的自己,另一部分则来自秀丽灵气的杭州。江南的水是温柔的,四川的辣椒是热情奔放的,它们会时刻在我脑海里交融,在我血管壁上碰撞,如何让这两种精神在灵魂里共处呢?那就得看自己在生命里的航线是否真正弯曲过。”一方山水一方人,得两地之气质汇于笔端,这或许正是她诗歌中美感独特的原因。

   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什么不像什么”。董事长、诗人、画家是什么样呢?或许我们都先入为主,脑海里涌出巴菲特、徐志摩、徐悲鸿的轮廓,认为那样的人便应该是那样的。何亚兰女士却不是,她随意又有规律,闲散时或许在西湖漫步,在庭院的躺椅上看叶子一看就是一整天,而灵感来了又会五点起床,整理诗集到八点半,喝粥吃菜,而后带着干粮、系上围裙,闷在画室里画到凌晨。何亚兰说,她从不刻意模仿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律。


   《时间》

你是海心之底
最深最深的那一抹蓝
你是眼泪尽头
最淡最淡的那一丝咸

你是流波里的浩瀚
面容上映现的日月不倦
你是记忆留声机上
沸腾又沉寂的闹喊唱喧

你奔腾咆哮
热情似万年不变
颠沛流离终上岸
也会蓦然心凉  一刹那厌倦

谁也不知道你永变面具下
是怎样的一张脸
人类亿万年后造出的飞船
也划不出你的水面

这首诗名叫《时间》,诗中的“时间”犹如流水般,是无定势的,其实人事又何尝不是呢?何亚兰的“不学谁”,是看清纷扰后的自我回归,找到并遵循自己的节奏。

   听何亚兰女士说,作家是她童年的梦想,那时她像魔怔般,发现点带字的纸就会读个没完,遇到谁一定要和他讲讲今天发生的事。而人生的变动,商场上的多年打拼,让她这个梦想一延再延,等到了四十岁。人是有惯性的,许多人半生忙碌,突然要换点事情做,多半都难以做下去,更何况在四十岁这个渴望安定的时间里,可她这个人天生倔强,这也是川人的秉性“说了的事,翻几座大山也要弄巴实(做好)!”

 在书房里,在旅途中,在车厢里,在午夜梦醒时,一首又一首的诗歌如雨后春笋般冒头而出。

《风路过时》

从这儿路过的
是十一月的风
吹打着指缝间那枚叶片
像推一扇虚掩的门

往事翻涌 喧嚣逐流
我握不住风 也握不住
门后烙着时光的事物

风路过时 我只能做一个看客
任晨光跃进黄昏的云潮
还未白透 就见了红

《也许明天》

也许风中微笑的花
黎明后就要凋零
也许我看见的幸福
如焰火瞬逝的星
也许无论多不情愿
明天都将会来临
也许一切猝眠子夜
明天永不会来临

所以
趁天晴时就歌唱
趁风软就绽放
趁一切还好就做到最好
如果时光针随时会定格
那就把这一秒
当最后一秒
         
《笔头落下》

笔头落下  袅袅青烟纸上飘花
青石板上  马蹄声声漫卷雪花
谁的清影在舞动  湖边柳衣飘飘
我等你来  水中白莲似夜半的灯花

笔头落下  勾满湖芙蓉的娇颜
泡上的清茶  长空飘满朵朵浅蓝的稻花
我的阳光男孩  你就站在柳荫脚下
从厚厚的书页底下  羞红傻傻的面颊
北高峰的顶头  灵隐寺的大殿跟前
那暮鼓晨钟 都有你的祈祷与牵挂
我的朋友啊   我能拿什么来答谢你

笔头落下  吹曲曲沙沙的芦音
萤火虫儿  你何时能飞回来
穿透那层茫茫灰白的薄纱
我等你来  抚砚磨墨理一片心麻
捏碎的粒粒朱砂  抹一片天涯

《拥抱伤口》

“我们像挂在墙头的钟摆
以为换个位置 就告别了昨天
时光是一条挣不断的流水线
往事并不如烟

哪一双手翻云覆雨
蒙住我们的双眼
被攥紧的灰暗世界
头顶漆黑如炭

哪一个瞬间 我们仿佛木偶
每一缕发丝都是手中绳
拥抱着流血的伤口
燃尽青春 绽放的笑
却抵不过一次 痛快燃烧

             《你眼里的焰火》        

“你眼里的焰火
燃烧着我的灵魂四处飞扬
请转过身去吧
让我把季节缤纷的花朵铺满

我的浴火与希冀
才可以把夏天的围墙覆盖   
请转过身去吧
我要用火苗点燃这个忧郁的夏天

      《一片红叶》    

一片红叶
两盏如诉的眼睛
照见风雨
零落一地的梦魂

你的沉默
像一次别离
划过我渐冷的唇片
冻住你额上的余温

无论摇篮里的童谣
还是青春的赞歌
岁月给予我的 给予你的
我都愿小心保存
锁进那只褐色的老抽屉

只要熬过这一刻的饥寒与锋利
沼泽干涸 木屑腐朽 记忆的空白里
如那枚枯黄的叶子
将孕育出第一炉春


       
   
画名:《病中自画像》


                         

 画名:《迷失》



画名:《树的解放》


画名:《山峦俯景》


 画名:《黄昏的密林》


画名:《寂处幽花》  


画名:《洪水中的果树》


      画名:《山泉断想》



     画名:《破碎的春天》


画名:《秋冬的背后》


      画名:《瞬息》


 画名: 《深处》



画名:《斑驳世界》


画名:《舞者》



画名:《岁月里的花》


画名:《月印山河》


 画名:《复苏》

 2016年初冬,在一个偶然的诗人采风会上,何亚兰认识了自己的油画老师,她是一名澳大利亚的华人,一个优秀的女画家,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与散文家。

   油画老师教给何亚兰的就是认识色彩,认识画笔与画刀,认识调和油与洗笔液,然后就是在画版上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何亚兰的画也是这样的,或许她没有工笔画的深厚功底,没有版画的唯美线条与细腻的构图,也没有画界里那些感人的光影与柔水般的优美,但她有的是内心深处的情绪与远方,有的是她左右开弓的手指在画板上随意飞翔与自我感动,让一切事物都充满希冀的激情与充满忧愁的悲悯眼睛,让它们来歌颂自然界向上的精神,歌颂阳光在林荫里闪动的博爱……

  “我自认为一切的文学与艺术是从骨髓里倒出的灵魂。应该是充满生命气息的,应该同自然界一样,给予人们思想与呼吸,给予人们美好与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就是要有流动的生命气流与浪潮里那漩涡般的迂回,给人震撼与感动,给人笑容与泪水的交融。这就是我对我诗画的解读,也是我几十年来从风雨路上对生命的感悟与理解,我的每一副画与每一首诗都是我生命的精神。”
 
 《风路过时》是何亚兰女士一次沉思时所写,念及过去,许多时间已永不再来,而未来还有许多时日,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何亚兰女士曾说,“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在童年时都会有一个文学梦,即使是随着成长的艰苦,亦或亲情的重组,再者可能是事业的阻挠,渐渐地把这个梦化作了一枚种子,无奈之下,只能被迫地埋在岁月的尘埃中,但你我都坚信,总有一天梦想会开花,并结果。”今天的她没有辜负童年的憧憬,甚至做得更好。



 2017年于北京,何亚兰获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百位网络最给力诗人奖,并与著名诗人郑愁予合影。

  诗歌,绘画,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已很不易;诗画双栖更加难得。而何亚兰既是企业家,又是一名诗人、画家,这一点外国友人也同样认为罕见。

   2017年08月17日,第37届世界诗人大会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隆重举行,来自36个国家及地区的两百多位诗人、艺术家出席了本次盛典。杭州女艺术家、诗人何亚兰的油画《偏野的梦》展现的蓬勃生命力,呈现的美,让在场来宾为之惊奇。


左二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达•乌梁海,左三何亚兰

 8月26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在安娜▪阿赫玛托娃故居博物馆举行的中俄诗歌交流会上,她的画作《莲为心声》也同样令人瞩目。当在场的中外来宾得知这个朴素的女艺术家、诗人三年前才开始写诗,两年前才拿笔画画,此前一直是个商人时纷纷称奇。

  俄罗斯圣彼得堡,画作《莲为心声》被安娜▪阿赫玛托娃故居博物馆收藏(左起著名诗人北塔、诗人画家何亚兰、安娜▪阿赫玛托娃故居博物馆副馆长安娜女士、俄罗斯著名诗人翻译家阿列克谢·菲里莫诺夫先生)


    何亚兰女士与安娜▪阿赫玛托娃故居博物馆副馆长安娜女士合影

 

在她创造的诗画世界里,有一种独特的视角,一种迥异的审美,线条、构图、色彩具有鲜明的表现力。

   她是在表达,以“画”为“话”,当一个心灵的泄洪口:川地的山水人事,南方的漂泊动荡,人心的复杂多变,社会的繁华倥偬,对美的渴求……一切都在其间挥洒而出。

 “我从2014年开始创作诗歌,2017年动笔画画,为完成童年时候的理想,为丰满自己的人生路径,并将生活给予的一切苦难与快乐在诗画里绽放。”台上面对中外来宾,何亚兰平和得像一名佛教徒,商场的沉浮,命运的打压,此刻已是风逝后的湖面。所谓“静水流深”,也许便是如此吧。

 个人简历:何亚兰,笔名:蝶漫晨曦。现代诗人,画家。2015年正式写诗,两年中诗歌发表于中国100余家主流文学刊物、网站,译成多国语言,传播往蒙古,俄罗斯,荷兰,东南亚等多个国家。2017年初自学绘画,同年8月油画作品《莲为心声》被俄罗斯阿赫玛托娃博物馆收藏,同年9月油画《望海潮》、《秋湖》分别被马来西亚商人兼诗人MR.TEH CHIN KUAN 先生,俄罗斯女画家Ludmila Gornichenko女士收藏,第37界世界诗人大会闭幕式上,油画《偏野的梦》被蒙古国文学院收藏。曾获第二期红高粱笔会金奖,第三届孔子诗歌奖银奖 ,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百位网络最给力诗人奖。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