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专资打脸、票房注水、盈亏成迷 这样的猫眼微影真的值200亿吗??

时间:2018-09-04 10:39:34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有消息传出,猫眼微影将于今年年底正式赴港上市,目前市场估值约200亿元。这则消息在行业内部引发讨论。有专业人士提出疑问,猫眼微影所谓的200亿估值应为虚高,这其中到底存在多少水分,值得深思。

猫眼数据曾被专资办打脸  票房数据一改再改  

近年来,猫眼一直频频被爆出数据丑闻。2018年春节档中大年初一,猫眼方面宣布中国电影单日票房突破13亿,但当即被专资办公布的数据打脸。据我国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统计,2月16日(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为12.61亿元,而非猫眼刷屏的13.19亿元。被专资办打脸以后,猫眼不得不作出回应,其回应手段就是将数据悄悄改回去。17日上午票房显示的是13.18亿元,下午则再降到了12.63亿元。

猫眼专业版对于影片的票房预测变脸速度更快,2018年2月15日,猫眼专业版对《捉妖记2》的票房预测达到42.97亿元,《唐人街探案2》是25.28亿元,《红海行动》是19.55亿元。到了2月18日,这三部影片的票房预测结果分别变成28.98亿元、38.63亿元、32.31亿元。 如此“变幻莫测”的数据变化,使猫眼成为业内笑柄。

《后来的我们》首日票房破3亿?  猫眼微影涉嫌票房注水

在之后的五一档猫眼又深陷票房造假的负面舆论中,不能自拔。有猫眼微影担任出品方的《后来的我们》,在上映首日票房就达到近3亿元的票房体量。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质疑:如此高的票房成绩一般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暑期、国庆和春节3个档期才会出现。作为一部中等体量的青春文艺片《后来的我们》竟能在非节假日的4月28日,一天斩获如此高票房是不合市场规律的。

在《后来的我们》取得高票房的同时,有大量影院经理实名爆料指出:猫眼涉嫌通过自己的平台前期大量预购票数,炒热预售的手段锁定排片率,挤压同期电影。又在电影开映之前,利用影院的退票机制大量退票,使影院备受损失,且攫取不正当排片,构成了行业的恶性竞争。有知情人更晒出《后来的我们》遭遇大范围退票的相关截图。

有业内人士怀疑,如此严重的票房造假事件的背后,平台的介入是重要的推手,而能够有条不紊地持续完成大规模退票操作,很可能是影片的发行方猫眼微影利用平台之便,进行暗箱操作。

光线财报数据“变幻莫测”   猫眼盈亏成迷?

相比于票房数据作假,猫眼平台自身实际营收状况则更令人担忧。此前,光线的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出售资产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中显示,猫眼2016年营业收入为10.53亿元,净利润是-5.11亿元。但在同年9月,光线传媒再次发布的《关于参股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的文件中,猫眼电影2016年的亏损金额从 5.11 亿元减少到 1.09 亿元。

光线传媒这两份关于2016年猫眼的财务数据,在短短4个月时间,在营业收入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猫眼的营收数据从亏损5.11亿,到亏损1.09亿,前后相差了4亿元之多,改动之大令人唏嘘不已。

由此分析,猫眼希望能通过造假数据,来维持表面虚假繁荣,试图借此来给资本市场美好的预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够在港股顺利上市后自抬身价,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但从当前平台盈利状况来看,猫眼虽百般遮掩,却仍难以掩饰亏损现状,所谓“200亿”的估值看似美好,实则只是肥皂泡,完全经不起二级市场检验,上市即破发将成大概率事件。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