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时代 “拐点”创业的“局外人”

时间:2020-12-16 14:08:3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20年注定是危与机共存的一年。

新冠疫情、中美博弈给整个经济环境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而再融资新规松绑、创投基金减持规定、新证券法修订注册制等政策组合的出台,也催化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变革,预示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启互联互通时代。

在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兼CEO陈能杰看来,值此特殊时期,私募股权机构单纯追求“硬指标”的传统策略已经无法再适应新时期的变化。以投资哲学、组织文化和人才、风控体系等无形资产为内核的投资“软实力”,开始成为机构长期发展的有效支撑。

2020年8月26日,陈能杰接受FN商业专访,采访内容经整理成《中国投资机构迈入“软实力”时代》一文进行报道。陈能杰在专访中表示,私募股权机构单纯追求“硬指标”的传统策略已经无法再适应新时期的变化;以投资哲学、组织文化和人才、风控体系等无形资产为内核的投资“软实力”,开始成为机构长期发展的有效支撑。

市场大变局

过去20年,大量的机构和资金涌入市场,中国投资机构的发展经历了追求速度、明星效应以及刚性投资指标的野蛮生长期。直到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拐点。

在那之后,资金、项目、服务乃至整个市场变得更加成熟,但与此同时,伴随整体经济增速放缓、政策红利消退,LP机构化趋势显现,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陈能杰表示,站在母基金的角度,可以看到投资行业三个显而易见的变化。

2020年9月17日,陈能杰接受“猎云网”人物采访,采访内容被总结成《在投资行业“拐点”创业的“局外人”》一文加以报道。报道内容展示了其参与创建母基金周刊的经历、对管理团队的思考、以局外人身份突破行业痛点的尝试以及自身在头部策略实施和打破边界上所做的努力。

也就是《资管新规》发布的“前夜”,陈能杰和张予豪相遇在一个小院子,一拍即合,决定创立《母基金周刊》。

“就像是当行业开始变天的时候,你发现了一把雨伞。”《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陈能杰说,我们创业背后的天时还是以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化LP的发展大趋势,“春江水冷鸭先知,新规的出台,加速了创业的进程。”

《母基金周刊》的出现,对当时行业来说,可谓是恰逢其时。彼时,LP和GP之前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鸿沟,急需第三方资本服务机构来进行对接。

公司成立背后,也基于两个现象:一是,2014年到2015年,政府引导基金井喷式发展,“新玩家”的出现意味着会出现需求增加,但供给不足的局面;二是,2017年10月,母基金这三个字在百度指数里面的热度达到了高点。

如今陈能杰总结起来,认为创业的时间要踩在风口之前。扎根在母基金这样一个“一米宽、十米深”的细分赛道,如何做深、做专,是他和团队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局外人”突破行业痛点

创业初期,由于陈能杰和其他三个合伙人都没有在母基金行业工作的经历,有时会受到外界误解。

但陈能杰觉得,有时候,去服务和改变一个行业的人,往往可能就是一个外行人或者说是一个野蛮人,他们更可能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维和认知,去突破这个行业一些事情。“更何况,我们四个其实都曾在投资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有过工作的经验和经历。”

从自媒体先切入,是一个成本低、反馈快的测试验证创业的方法,也是人才汇聚和资源连接的有效入口。对母基金感兴趣的人主动找到他们进行对接,有的成为公司团队成员,有的成为特约作者发表内容,有的进行业务合作,用陈能杰的话说,市场开始推着公司往前走,也极大降低了创业成本。

媒体、社群和服务围成一个“篱笆”,让《母基金周刊》把这个细分赛道牢牢占据住。

作为母基金preA轮投资方,雄厚资本合伙人王周辉也是通过一篇文章,与陈能杰结识,并进行投资。

2017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王周辉十分关心行业动态,便去搜索一些行业相关文章了解,恰好看到一篇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来源是《母基金周刊》。通过公众号留言的方式,王周辉与之取得联系,那篇文章是《母基金周刊》的第三篇文章,是由陈能杰主笔。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