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读《红色的起点》有感

时间:2022-09-15 17:22:31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时间流转,岁月荏苒,时光如流水般滑过101年。每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未曾体会过动荡不安的战争,未曾经历过共产党创立之初的艰难险阻,记忆中最多的是从课本中书籍上那一篇篇朗朗上口的红色故事,一段段振奋人心的红色宣言。拿起《红色的记忆》这本书实属巧合,暑夏的一个傍晚,我意外的从妈妈的书架上翻到了他,翻看了几页后,孩提时跟着老师在教室中诵读红色经典的回忆涌上心头,窗外飘来夏日傍晚的清风,吹散了我原本手头的事儿,我的思绪已漫游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

历史是色彩最浓的一笔,也是下手最重的一笔。如何真正的去了解历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个问题。《红色的起点》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从而何来,如何成长,以致最后的成功成立。对于百年前发生的种种,要不然这份珍贵的遗产,就会掉进历史的长河里,被人们淡忘。细读本书后,我对作者叶永烈先生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真实的为年青人所写,写得慢,写得清,看得懂。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一本如此的好书,压下了青年人内心的浮华,爱上读书,爱上读史。

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面貌为之一新。以前的我只是通过历史课本和一些电影碎片化的知道一些简单党史知识,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始末,印象中也不过历史书上的寥寥几页,记忆最多的是在嘉兴的一条画舫上举行的,参与者只有刚开始的十几个人。通过阅读此书,我才慢慢了解到,原来“一大”具体会议的主要阶段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108号(李汉俊公馆),而后又转到嘉兴南湖船上,而“一大”的时间是从1921年7月23日开始到31日结束,参与者们虽都报着一样的初心,但后来也有人有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想法,最后坚持共产主义并且能坚持到延安的一大只剩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

与许多纪实类书籍不同,作者用翔实的史料、清晰的考据,全面的叙述,加上对众多当年亲历者及亲历者的亲人后代进行访谈,全面的还原了1921年前后,中国的、世界的以及共产党人的发展历程。书中,叶永烈老师直陈,这本书的难点在于有些共产党的创始人,后来都与共产主义的理想背道而驰,有些都走了不同的道路。历史不光属于开创历史者,也属于许多在长河中沉浮的一般人,叶永烈老师秉持客观的态度,保留了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但是读者却能在大量史料档案的引用中,感悟到每个中共一大参与者如何选择了共产党,又在思想行为上为何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隐隐感觉到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也不禁让人感慨:这不仅是历史选择了他们,也是他们性格决定了他们命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优秀的革命领袖就没有很难将中国指引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再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机会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最后才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向了新中国。作家叶永烈在书中也披露了:有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最后与共产主义的理想背道而驰,走了不同的道路。比如陈独秀,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就连毛泽东也说过:“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这样的披露和评价都是真实客观的,也是对史实负责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早期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曲折与不易,也反证了早期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忠诚与坚守。

回看这段历史,也让人感慨万千。在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有多少志士在风雨中努力寻找着中国的出路,又有多少人前赴后继的不断追寻真理?不同于现在日渐强大的中国,当时内外交困的中国可能只有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走出困境,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却有一群人,他们散于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身世经历,却能够同时认准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并且坚定的走下去。思绪抽离,窗外已是繁星点点的的夜晚,历史类书,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枯燥,而是我们没有选择适合的。黑夜并不可怕,黎明终将到来,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凭着在黑暗中不变的初心,顽强的意志,终修成正果,破云而出,看见了天边的一缕霞光。(福鼎市支行 尹若雯)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