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可靠消息,2017年6月1日,美国高通起诉国家商标总局商评委的行政诉讼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即将上演。早前,美国高通唯一拥有的“高通”商标被中国高通撤销,这着实让美国高通“急红了眼”。
而中美高通商标纠纷案,由来已久,经过长达三年的发酵,这桩号称中国知识产权纠纷“一号大案”,上演了“全武行”,战况愈演愈烈。
釜底抽薪,美国高通企图“洗白”。
中国高通状告美国高通商标侵权案,之所以历时那么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国高通拥有二十多年的高通商标,陆续遭遇到美国高通的阻击,纷纷被撤或部分撤销。
美国高通试图想以中国高通商标权利不稳定为由,洗脱自己侵权的嫌疑,而这一策略,越发显出其高明之处。但事实上,中国高通使用了20多年的商标,并那么好撤。美国高通甚至“铤而走险”,动用了原退休高官,出具了所谓的“专家意见书”。
而这份“专家意见书”备受质疑,中国高通先后以权威的技术专家意见书,司法鉴定书,给以痛击。而就是更权威的意见书,使得关键第9类商标权属,迟迟悬而未决。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中国高通绝地反击。
中国高通会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吗?当然不会。
中国高通在陷于商标被撤的困局后,冲破束缚,也照搬美国高通的套路,发动了商标撤销战,除了“高通骁龙”商标,美国高通唯一拥有的“高通”商标,于近日被国家商标总局商评委撤销,让中国高通从被打的局面,摇身一变,掌握了主动权。
美国高通唯一的“高通”商标,并不是自己申请注册的,毕竟有中国高通申请在先,美国高通很难申请。这一商标,据说是惠州某公司转让而来的。转让后,美国高通空有商标权利,没有实际使用,让中国高通抓住了把柄。
没有高通商标的美国高通,拿什么实施品牌战略呢?
负面消息频出 美国高通“内忧外患”
商标攻防战的失利,让美国高通深受“内伤”,加上最近负面新闻的频传,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一直被人所诟病的“高通税”,美国高通与苹果之战,互爆黑料,早就让人们产生了厌倦之感。
而这些负面消息的源头在哪里?便是网上盛传的“流氓”精神。美国高通为了自我保护,围绕知识产权,精心打造了一套严密、完整的经营体系、公关体系及法律体系。
除了基于其强大的政府公关之外,还缘于其总部庞大的律师团队。这也是中美高通纠纷案迟迟未有结论的关键。面对身经百战的美国高通,中国高通可谓相形见绌。
但随着法治的不断健全,中国企业维权的形势越发明朗,法律并不是强者的武器,也不是弱者的保护伞,讲求的是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