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金融风向标会议”之称的上海新金融年会暨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于7月8日在上海举办。本次会议围绕“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的主题,邀来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碰撞出这个时代的金融新思想。
陆金所董事长李仁杰出席,并发表“科技驱动金融变革”的主题演讲。李仁杰表示,通过各方积极探索和努力,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已在国际上取得一定声誉,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认可和刮目相看。希望监管部门从培育国家创造力和竞争力的角度,给予相关企业更多的爱护、支持和帮扶,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奠定“全球市场领导者”地位。
科技是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痛点和难点的金钥匙
中国金融业发展到今天,随着中国经济体的不断壮大,中国金融业从规模上来讲,已经走到了世界上最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难点和痛点。
“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传统金融机构在获客、运营、风控方面的成本太高,形成了一定的金融排斥。需要的做不到,不需要的、锦上添花的又过度竞争。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尽管中国的银行体系利润是全球最大的,但市场估值并不高。”李仁杰说。
在推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科技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服务、大数据的应用,金融行业迎来了第三次变革。这次变革会形成怎样业态?李仁杰做了大胆的预测:
一是将风控、IT的运营,独立成专业的模块,提供精细化分工,由之前的大而全、小而全,发展到某些核心业务流程外包出去;二是“去中介化”,为金融机构及投资者、融资者提供自助式的服务,从而实现金融产品的交易高安全性、高透明性、高流动性、低成本性。
陆金所在金融科技应用上取得的突破
科技力量与金融智慧的结合可以碰撞出巨大的能量。如何在二者融合过程中,避免金融数据运作中产生的风险,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李仁杰在会上分享了陆金所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突破。
在消费信贷方面,李仁杰指出,第一,在产品创设方面,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积累的信用风险的模型,根据不同的人群、偏好、区域,有针对性地创设产品。第二,大量运用人脸、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对客户进行画像,了解用户。第三,在审核贷款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微表情及有针对性的视频面谈,做到比传统金融线下核贷水平更高、更精准。“通过这些技术的大量应用,在客观上,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普惠’的一些要求。”
在理财方面,陆金所同样做了大量的探索。第一步,将陆金所、平安集团及外部购买的数据整合形成客户基础数据,以了解客户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形成对客户的精准画像。第二步,上线智能投顾,更多地考虑客户资产组合管理。第三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例如与美国先锋战略合作,结合中国市场、客户的特点,创造出中国的理财智能投顾。
支持中国Fintech发展的三大建议
李仁杰表示,通过各方积极探索和努力,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已在国际上取得一定声誉,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认可和刮目相看。面对这场已经到来的中国金融变革,李仁杰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从培育国家竞争力的高度,鼓励支持Fintech向前发展。“在整治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良莠分清楚,鼓励好的,扶持好的?而把差的赶出去的,真正做到良币驱逐劣币。”
第二,上海可以把Fintech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抓手,形成自身的特色。
第三,采用“监管沙盒”的理念,在面对各类新业务及其模式时,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 “社会的进步,应该是监管和被监管是互动的,共同促进事业的发展。那如何做到既鼓励创新,同时又做到审慎?” 李仁杰认为,“监管沙盒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李仁杰举例说:“在与新加坡金管局的大量沟通中,我们确实形成了一定的突破,他们秉承监管沙盒的理念,也给了我们一定的豁免。” 据悉,近期,陆金所将于新加坡开展新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