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创立Space X和Tesla之后,2013年8月,天才创业冒险家ElonMusk公布了他的Hyperloop超级高铁计划。
形似胶囊,使用真空钢管运输,Hyperloop可以1200公里的超高时速远距离运送乘客。“它的速度会比子弹头列车快1倍,也可以达到两倍于飞机的速度。”
在Musk看来,融合了高铁、磁悬浮、飞机甚至太空飞船技术的Hyperloop,会是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
那么问题来了:这款科幻般的产品谁能制造?很显然,必须是全球最性感的头脑和最尖端的人才。
如何把他们集结起来搞这个大事情呢?当时的初创公司JumpStartFund提议,将众筹和众包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球虚拟团队,把Hyperloop的雄心壮志逐步从设想推向现实。这支全球虚拟团队的成员,由来自波音、美国宇航局、雅虎、空中客车、SpaceX和Salesforce等公司的全职工作者组成,是一支业界罕见的汇集了航空、航天、卫星等多领域专家的超级天团。
成员根据兴趣和技能,分成了不同的工作小组,涵盖了这个宏大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路线规划、传输舱设计、成本分析等。历经三年多的协作推进,高效实现了从产品概念到原型开发的全过程。一个前途无量的梦想,便是这样照进现实的。
秉持着同样的共享知识、汇聚力量、改变世界的想法,2017年7月7日,中国首个行业知识共享与开放式创新平台——“普罗云”正式上线。
这是一个B2B平台——面向高端复杂系统行业,致力于实现大型行业跨组织的开放式创新。
这是一个“硬”科技新平台——航空、航天、轨道、船舶、机器人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新型产品研发等宏大科技项目将被重新分工解构。
这是一个全球虚拟研发平台——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共享尖端知识、解决复杂问题。集齐全世界最性感的头脑,召唤全世界最疯狂的梦想。从明天起,前途无量。
共享经济的下一站:知识共享
从共享专车到共享单车,从共享房屋寓所到共享办公场所,共享经济改变着各个行业的运行模式。《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较上年增长103%;到2020年,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的比重将达10%以上,到2025年,这个占比将攀升到20%。
海量、分散的社会资源通过“共享”实现整合、复用和供需匹配。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我们都正在走向经济和社会价值创新的下一站——“知识共享”。
最灵巧的协作:行业开放式创新
在有互联网技术加持的共享经济中,各个行业的“长尾效应”变得更加明显——通过互联网整合起来的大量独立个体能够发挥比单一大企业更高的匹配效率,同时,互联网的双向评价体系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
在行业新技术产品研发领域,共享经济正在以“众包”、“众智”和“众筹”等形态快速进入。缺知识,找知识;有项目,找管理;有设备,找平台……文初提到的Hyperloop超级高铁便是其中经典一例——以“知识-人才-协作”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以SaaS为代表的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对行业渗透不断加深,行业知识共享与开放式创新的服务架构也越来越智能易用、安全可靠。服务的格局不断被拓宽——知识即服务,协同即服务,设备即服务,由此带来的行业创新模式变革将不可限量。
“普罗云”:制造下一个Hyperloop
随着《中国制造202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的发布,以航空、轨道行业为代表的高端复杂系统行业,承担着国家重大战略投资项目,迎来巨大发展机遇。2015年,以航空、航天、铁路、船舶为代表的高端制造行业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3000亿人民币。
人们却同时发现,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内部人才配置不平衡、跨专业知识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短缺;项目需求标准化与流程透明化程度低、跨组织项目管理与协同效率低。
高端复杂行业迫切需要一个知识共享与开放式创新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普罗云”应运而生。以开放式创新为纽带,通过汇聚各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普罗云”致力于成为专业化的行业开放创新服务提供商,为行业客户提供跨组织、跨地域的项目管理、协同以及资源共享服务。
智能易用。平台采用“行业知识驱动的SaaS”技术,定义了标准化、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与协同平台,涵盖了开放式创新的典型环节,包括需求管理、交易管理、项目过程管理、跨组织团队协同、验收管理等。
安全可靠。平台能够灵活地支持行业客户对公有云或私有云服务的部署,以满足对业务流程与数据安全的不同需求。
令人欣喜的是,普罗云平台已经成功地服务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与中国商飞合作开发了“摩尔云”定制化开放式研发平台,正在助力中国商飞实现全球化研发资源布局,辅助提升大飞机项目的跨国界跨学科研发能力。
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硬”科技、大装备,会有更多的Hyperloop,通过“普罗云”步步落地成真。创新平台点燃宏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