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国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国内也在不断地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争取让患者在国内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正因如此,大众对于医疗健康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口碑,提出了更高要求。
11月19日,中国商业报道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在广州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本届峰会聚焦大健康产业社会责任、“政策市”下医药企业应对法、医药投资与医药生物新机遇探讨等多个时下热点,邀请政府机构、全球产业领袖、技术先锋和顶级投资机构的嘉宾齐聚,旨在构建“产、学、研、播”的多能效新型传播平台,共同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能尽快让出国看病的患者早日在国内进行治疗。
今年的大健康领域的政策依旧密集且重磅,为出国看病的患者尽早享受有效的进口药物提供机会。新一轮带量采购、医保目录的调整与谈判、罕见病减税、鼓励仿制药、统一医保信息系统建设、《药品管理法》大修通过、《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等,都在从不同角度重塑着行业格局。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考验,推动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让出国看病的患者更及时的在国内接受治疗。
今年8月20日,最新的国家医保目录出炉。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医保发〔2019〕46号),正式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常规准入部分的药品名单。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开始此轮谈判。如何提高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合理降价进医保,让更多患者受益,让出国看病的患者在国内享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指征。
患者出国看病的主要是因为,国外有最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尤其是很多抗癌药物,在国外上市之后,引进国内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患者想要早点用上这些药就只能出国看病。为了能让患者尽快用上这些新药物,尝试新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国内患者的治愈率,国家也在不断地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将更多的抗癌药物收录进医保药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