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深度报道>正文

疫情之后的市场趋势判断

时间:2020-03-11 16:41:35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19年12月以来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全国上下对于大健康产业的高度关注。健康中国战略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领导人也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一次全民的健康教育。那么,在这样的疫情冲击下,将会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大健康产业是否将迎来发展机遇?

01、免疫力类产品将成为生活必备品

免疫系统是生物进化的宝贵遗产,能通过自身调节消灭大部分入侵机体的致病体。比如身体的炎症,就是因为受感染死去的细胞释放出了信息素造成局部血液流量升高。这些信息素不仅能干扰病毒复制,还能吸引白细胞前来。而白细胞是很多致病体的天敌,能吞噬(吞噬细胞),能毒杀(NK细胞),足以消灭大部分的病菌、病毒。

如果它们还解决不了问题,身体就会调动特异性免疫细胞,一边释放抗体结合病毒使它们无法感染别的细胞,一边杀灭被感染的细胞,在体内彻底消除病毒,并用记忆细胞记住病毒的特征,在下一次再遇到时能快速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一般需要数天的时间,免疫系统越强,这个周期越短。换言之,病毒感染的过程,就是病毒和免疫系统赛跑的过程。病毒跑赢了,人就凶多吉少;免疫系统跑赢了,人就被治愈了。

新冠状病毒的感染或康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力。以往人们对免疫力的理解比较含糊,觉得免疫力是抽象的、可有可无的,而经历了疫情才知道免疫力甚至可以决定生死。因此,提高、改善免疫力的产品将成为人们家居、出行的必备品。

02中医外治将得到认可与普及

中医能治大病、难病,中医外治的方法更简便易行,性价比更高,安全更有保障。如果说中医是中华文明的一顶皇冠,那么中医外治是这顶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全国各个省市中医药应用率达到90%以上,中医的应用方法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中药内服“内治法”和中医外用“外治法”。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是指除内服中药以外的其他中医疗法,这次在抗击疫情中应用的种类主·要有:针刺、艾灸、拿毒,中草药敷贴,推拿点穴、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医养生功法等在武汉医院,都在借助艾灸为环境消毒杀菌,可以避免传染,辅助康复。今后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掌握和使用一到两个中医外治法。

03、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新观念

从产业角度而言,这次疫情可能可以让中国健康产业和事业提前推进5-10年。

2003年以SARS的爆发之后,全社会对医疗预防工作日趋重视,促使人们健康体检意识进一步增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健康体检市场随之也在快速升温,健康体检行业步入快速增长期。

随着国家鼓励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行业监管政策日趋规范,全社会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民营机构和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健康体检领域,有力的促进了健康体检市场的快速发展,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从健康体检到康养度假,从健康运动到健康保健品,全民对于健康消费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相信随着此次疫情的影响,将会再次带动全民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提升与加强。

04、健康城市建设成为发展新目标

武汉作为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人口突破1400万人。面对此次疫情大面积爆发,可以看到医疗卫生资源与城市体量不匹配、高度城市化加速疾病传播等问题。值得反思的是,是否城市建设之初就应该防范此类问题发生?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60%的城镇化率使得半数人口集聚于城镇中,城市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区域。每年的春节,商业街门庭若市、社区内张灯结彩、公路上车水马龙,城市沉浸于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而今年,无人的街道、寂静岭般的社区、零星的车辆、只能站在窗前的人们,我们的城市“病了”。

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同时提出了12大项、300多小项的健康城市指标参考体系,此次疫情之后,健康城市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目标。

将健康纳入城市规划设计,是推进城市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总而言之,健康城市的根基依旧是发展健康经济,无论是健康产业的科研、制造、服务还是健康旅游,都是城市健康经济的重要支撑。

05、2、健康体系从治疗到促进全链条

健康产业本来就是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一向重视。此次疫情事件,可谓举全国之力,耗费以及损失的金额数以万亿!健康行业管理者更加知道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国家政策会大力支持医药研究、保健养生品的开发。其一可以预防群体性疾病突发事件,其二可以切实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早日实现“中国梦,健康梦”。

2003年非典因前期疾病错判问题导致大量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引发患者一系列后遗症。今年面对新疫情,在《新闻1+1》中可以看到,大众不仅关注医疗方法和有效药物,更是在如何预防、如何康复、是否有后遗症等问题上颇为注意。

十九大明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其中“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和“坚持预防为主”等发展目标为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此次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医疗外的内容,除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外,钟南山团队更是针对免疫相对弱的老年人,发布了《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针对治愈患者和大众,提供《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从运动健康、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等多个角度补充医疗所缺失“预防”与“康复”两端。

此外,对于有着较多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而言,“自身免疫力”成为疫情中的救命稻草,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自身免疫就是能否对抗病毒的关键。未来,对免疫力提高的全民意识,将有助于中国加速建设“预防-治疗-康复-疗养”的全链条健康体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