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经济新常态下,大力大展医疗联合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推动分级诊疗,推广远程医疗模式,是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
2017年8月26日,“全民健康管理医联体示范工程”暨县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论坛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并进行了“全民健康管理工程专项基金”捐赠仪式。本次论坛旨在为更好地探索构建以区域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模式——县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一步畅通医联体内双向转诊通道,促进医联体业务发展,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加强医联体建设工作。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由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方服务中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联体分会联合主办,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北京远程视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慈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方服务中心尹岭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卫管学院张柠教授、中国疾控中心综合防控与评价室董文兰教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老年健康室尹香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李星明教授、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行政总监王海宁、全民慢病防治素养行动项目办公室副秘书长孙永发、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官员董宏彦等健康管理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领导及企业代表300余人参加。
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董事长韩春善致辞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导致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而基层卫生资源日渐紧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多年来得不到提升。
而医联体是一种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能够部分缓解大病小病都来三甲医院看的困境。组建医联体,目的就是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患者小病不用再挤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自身的局限性,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一直比较困难,尤其在学科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方面遇到了很多挑战。本次论坛,为县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提供了发展新思路。
医联体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说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到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都在不断提及要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的推进医联体建设。组建医联体,目的是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患者小病不用再挤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方服务中心主任尹岭作主题演讲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方服务中心尹岭主任表示,通过医联体的平台,基层医疗机构连接到大医院、大专家,以牵头医院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为基础,对医联体成员单位实行人才培养、专家讲座、医疗质量管控、科研共享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一系列支持措施,使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在诊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质量的提升等各方面得到持续的改进和发展。植根“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才能成为真话、实话。希望县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在医联体的主航道上,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医联体新的工作模式、不断拓展医联体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让医联体内成员真正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捐赠仪式
论坛会上,北京远程光明公益基金会“全民健康管理工程”分别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巴彦淖尔市医院、黄骅中西医结合医院、枣庄妇幼保健院、海浮山医院、榆社人民医院、连云港二院等14家医院捐赠了100万元公益基金,用于到院体检、检验及重大疾病患者进行定向援助,将进一步促进基层医院公益事业发展,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在健康扶贫、贫困救济和医疗救助方面的作用,为打造健康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聚集公益力量、促进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北京远程光明公益基金会李强秘书长表示,用公益慈善的力量带动医联体的发展,通过医联体的发展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技术,培养医疗人才,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共同营造“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北京远程光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强
论坛会上,尹岭教授以《健康管理促进健康城市建设》为主题进行了宣讲,张柠教授分享了《医联体建设与社区慢病管理》,孙永发副秘书长同与会者分享了《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行动》,李星明教授做了《可穿戴设备在慢病人群健康管理的应用》的分享,董文兰教授就《国家慢病示范区建设评估与复查》发表了主题演讲,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董宏彦女士从《运动心肺与健康管理》的角度发表了她的见解,尹香君教授就《县级医疗机构在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做了精彩演讲。此外,巴彦淖尔市医院、黄骅中西医结合医院等3家医院院长作为医院代表也都做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