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砖窄胡同儿、蜂窝煤、小马扎、绿皮火车、大戏院、贴有上世纪的广告画……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的神秘老北京城——“和平菓局”,成为了王府井大街上的人气打卡地。
新街口,丰富路,梧桐树下,一间日系杂货铺,店内充斥着文具、餐具等一系列温馨小物,这就是南京老牌日系杂货铺——NIJO二条商店,一间解忧杂货铺贩卖生活好物,幸福感满满。
这些城市的小店用艺术、历史、人文特色装点,吸引人们漫步、领略其中浓厚的文化气息,体验别致独特的味道。每个城市的小店都有其特色,这些代表城市活力的光点,正在以荧荧之光点亮整个中国版图。
城市的厚度——五花八门的“小店经济”
大街小巷中隐藏的特色小店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和魅力所在,而 “小店经济”正是由这样一座座小店组成的小型经济群体,驱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创新化发展。
一家贩卖童话的“天空音乐盒”小店,坐落在上海五原路,创始人张杰意图用音乐盒文化来舒缓疲惫现代人的心灵,以音乐放缓灵魂,以空灵之声回馈心灵。
一家蜀韵情怀的文化体验空间——散花书院,坐落于成都铁像寺水街,置身其中感受“散花故事,少城风华”,体验古时文人墨客会友的茶文化、墨香文化,独享其中闲适。
正所谓,城市的魅力,除了风土人情,还因为它们拥有城市最鲜活的商业生态:这些“小而美”的城市小店,在用自己的特色融入城市肌肤,让每个人都拥有了诗情画意的城市生活体验。
“小店经济”作为城市的一张特色名片,不仅为城市、民众多重赋能,更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与动力。
城市的温度——“燃”起城市烟火气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社会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凸显。消费升级成为主流趋势,这为“小店经济”带来更大的机遇和空间。
城市的“小店经济”以其“小而美”的特点为城市注入血液,可以说,这些小店是点燃城市烟火气的功臣,这背后,离不开小店的“当家们”——微营家群体的努力。中国有1.1亿的微小经营主体,他们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
在机遇和空间的双重影响下,政府也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小店经济”的发展,金融领域,多家银行提出“中国小店助力计划”,在小店提升人气和贷款支持层面给予支持。
众所周知,今年因为疫情的到来,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发展“小店经济”的脚步都不得不暂缓。不仅如此,电商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的冲击等等都为“小店经济”带来了空前挑战。
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烟火气”,小店的存在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小店背后的“微营家”群体们不是个体户,也不是企业家,而是一个个用营生为消费者谋福利,用激情创造人生梦想的群体。他们用双手创造的小店构成了城市版图的点点星光,正是有着这群可爱的人的努力,才有了城市的温度。
城市的和弦——破圈发酵中的微营家
品一杯城市咖啡的香气、邀上三五知己去人气网红地儿“探店”,别有一番城市的“烟火气”,而在消费结构改变、电商冲击的当下,这些“烟火气”逐渐变得冷清。
而在疫情逐渐过去、人们逐渐回归常态生活的当下,城市再度需要变得温暖起来,“小店经济”也成为活跃城市、刺激消费的强心剂,作为小微企业征战路上的最有力支持者,平安普惠希望倡导社会关注这群“可爱的群体”, 借助短视频的载体发起【828人气小店】活动,给所有的微营家一个创造性的展示舞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参与活动的闻叔教小朋友做小油纸伞,体现手艺的传承;看到超哥用手中的烧火棍作画,将“徽派传统建筑”绘于墙上,为知名徽菜传承店——宁都灶府助力点赞;看到W森仑用“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探店,用跑酷为实体代言。
借助“短视频”平台的载体,这些人气小店以一种多元化、场景化的表达方式活灵活现的传播开来,不仅让经典绽放出独有的韵味,也让小微企业搭上了数字时代的顺风车,借助短视频的力量,让更多人得以看见。
平安普惠利用“营销赋能”的方式,助力小微企业主“生肌”,短视频+达人助力的营销活动不仅帮助微营家“破圈”,也为行业内提供了创新营销赋能的样本,微营家群体们不仅在个人赛道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营销,也在用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之势反哺社会,助力未来中国的“赢”。
正如活动中网友“葵的精神世界”创作的创意大片中说的那样,生活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生存和活着。微营家群体不仅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共同为城市创作一首美妙的协奏曲。
愿每个微营家们都把自己热爱的事物变成自己的事业,愿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文章来源:环球人物杂志微博;原发文章标题:《城市烟火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