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今年的南京两会中,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备受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十三五”期间,南京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农业现代化水平、脱贫攻坚战等硕果频频亮眼,农民幸福感显著提升。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210万亩,预计粮食产量20.5亿斤。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点(区)500多个,较2015年翻了一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达71%,比2015年高出6.5个百分点。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但在取得这些重大进步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市政协委员朱玲丽认为,“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缺乏有效可操作的乡村规划规范标准和整体规划建设规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突出,是当前南京市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阻碍。
对此,朱玲丽提出建议,在《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村庄规划编制指南,加快制定符合南京地域特点和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以科学规范的规划编制技术标准指引全市各地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将规划等方案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结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朱玲丽在今年提案中建议,建设“四好”农村公路服务站点,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电商下乡;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突出体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措施;结合贫困村规划、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扶贫工作,继续推动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培育南京农业竞争力。(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