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深度报道>正文

“千县万医”惠及万名基层医生 远程心界开启分级诊疗新思路

时间:2017-10-09 16:39:22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自2015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以来,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优质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生资源分布不足、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成为了长期困扰相关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的绊脚石。由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倡导发起的“千县万医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巡回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千县万医”),立足专科医生培训、并通过有效的模式创新与平台整合,为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分级诊疗政策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千县万医”启动大会现场

基层医生素质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的根本目标是解决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医疗资源的核心则是医生资源,准确的说是优质医生。医生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直接主体,在具体区域或医疗机构的保有量、及相关医疗水平与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关键医疗资源在该地区的配置效率与发展层次。作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最关键因素,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培训成长体系不完善,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高,优质医生资源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才是分级诊疗制度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目前全国范围内仅7.8%的村卫生室执业人员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8.8%的乡村医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医院,包括县级医院等,也难见高水平医疗人才。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基层医生吐露心声,作为一名医生,谁都想把病人的病治好,而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医疗技术的提升,在工作中经常做不好的项目是看不懂辅助检查报告单、经常被患者误解、不能做出正确诊断以及不能合适把握患者转诊机会等。执业能力的不足,造成分级诊疗制度要求中最基本的“基层首诊”功能就难以突破落实,所谓的有效分诊就更加的无所谈起了。

有效的培训可以提高基层医生医疗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加快基层医生的执业化进程,助其提升训练有素、技术傍身的优质特性。而医疗服务的过程,只有先进的诊疗技术、全面的医疗知识才更有利于医生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这样以来,基层医生在分级诊疗实施的过程中,既承担起对应的目标任务,也可在医疗发展的趋势中得到自我的发展。进而才能从根本上盘活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各类资源关系。否则,分级诊疗的“基石”打不牢,即使政策推行下去,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人才的匮乏也将面临“接不住”患者的尴尬现实,其他各项分级诊疗制度目标的实现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千县万医”助推分级诊疗落地

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建立,实现医疗重心下移和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对基层地区医院医生的专科医学技术培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千县万医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巡回培训”项目,于2016年在北京正式启动。“千县万医”由国内知名的心脑血管专科医联体平台建设与运营机构——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多家健康公益组织共同倡导发起。作为国内首个以心脑血管专科细分领域的医学人才培训公益平台,“千县万医”旨在通过整合心脑血管领域的优势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平台资源等,联网全国范围内的卫生管理机构、公立医院,构建规范化、可协同的专科学术培训平台;开展针对基层心脑血管专科医生的持续性技术培训及专项教育,将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相关的技术规范、科研成果、管理经验、诊疗标准等以“巡回培训、教学指导、实践进修、远程共享”等多元化输出模式复制到全国各个基层地区,为推进基层医生培训发展、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实施开创一个全新的路径措施。

启动仪式

自“千县万医”启动以来,已经相继走过杭州、济南、南阳、徐州、青岛、成都等全国数十个城市和地区,惠及近万名基层医生及相关医务工作者,为促进基层地区医疗学术交流、医生培训发展开创了全新的互动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运营方的远程心界同样具有其特定的优势。在依托其本身“特色专科+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远程心界通过整合全国上、中、下游心血管专科医疗资源,构建起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远程心脑血管专科会诊中心,以及县、乡、村三级心脑血管专病防治健康管理初级保健网络,为“千县万医”在基层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点,也让“千县万医”的平台价值得以最大化的释放。

“千县万医”不仅是一场持续性的学术培训活动,更是一系列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区域协同模式建设的一个良好契机。通过千县万医相关培训活动的实施,进一步构建起国内权威心脑血管医学专家与基层医院医生之间的联系,形成培训通路、实现价值交流;同时,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实现医生培训成长模式从线下到线上的互动协同,从而进一步组建更加科学化的跨组织、跨区域的医生协作发展组织,然后以医生带动医院,进而全面推动区域协同医联体平台的建设发展。这样,才能真实意义上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的发展循环,才能将分级诊疗的概念与内容成功落地。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