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由巴基斯坦航班输入的德尔塔毒株在西安首次出现;12月9日,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12月23日,西安全市正式封城。
截止2022年1月13日24时,西安已经完成7轮市级全员核酸大排查、13轮重点人群筛查,经过这一月有余的艰苦战斗,本轮疫情社会面基本实现清零,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大规模反弹风险已经基本控制。
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在采样人员用棉签取样、装入采样管后,核酸检测便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等待结果。而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样本采集只是开始。
核酸检测结果究竟如何得出?在市民群众看不到的“神秘实验室”里,核酸样本经历了哪些环节?从实验室检验人员的经历中,可以找到核酸检测样本从采集到输出结果的另一个视角,也能领略到那些日夜奋战的细节。
把控细节,跑赢转运时效
取标本、放仪器上检测、很快得出结果——这是大多数人对核酸检验过程的想象。核酸检测和医院血常规检验最大的不同,在于实验室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生物安全和检验质量是最重要的命脉。
位于疫情中心雁塔区的平安好医医学检验实验室(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旗下医学检验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好医”或“实验室”)成立仅一年,全程参与执行了每一次筛查任务,从12月11日检出本次疫情第一例阳性样本起的一个月内,向超过150万人次西安市民提供了准确无误的核酸检验结果报告。
样本离开采样点后,首先进入的就是转运环节。
市疾控严格要求,所有样本均需在2小时内抵达实验室、3小时内完成报告出具。平安好医在西安疫情中定向承接了雁塔区、曲江新区和周至县的排查任务,其中周至县距离实验室62km,单程便需要1个多小时车程,2小时的时效要求,为转运物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支援周至县的时间里,实验室物流团队24小时待命,实验室总控统筹、智能调度,以1小时为单位,从采样点到实验室定点发车,最高峰时期,同时有9辆转运车在途,全天候出动;零下十几度的西安让样本箱都结起了霜,平安好医共9名物流转运工作人员全员轮番上阵,常常要在采样点单薄的帐篷里,一个小暖风扇的“陪伴”下,通宵彻夜等待标本,一收到便即时发车。
转运箱消杀、样本信息对接、司机个人防护、转运结束后的终末消毒……对每个细节的严格把控,都是在拼命将风险降至最低,忙中有序,绝不允许粗心大意的发生。
揭秘你不知道的实验室环节
样本来到实验室后,这场“漂流记”才真正开始。
首先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提取核酸。检验人员需要一个个拧开样本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实验室经理往往在生物安全柜前一坐就是一天,连续拧开成千上万个盖子、戳成千上万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枪头,拧上盖子……
提取好的核酸需加入试剂,后续才能上机“扩增”,让微量样本生长放大。试剂只有5μl——一滴水的十分之一,有多少份样本,就要匹配多少份5μl的试剂,手工分装,难度可想而知。
这一系列流程步骤,要求完全0污染,需要全神贯注,严格精确操作,平安好医全力奋战的三周时间里,实验室工作人员曾创下连续工作40小时未合眼的“记录”,与此同时,快准狠地完成所有实验室流程,从未污染一个标本,从未发生任何一起假阴性、假阳性检测失误。
科学备战,临战方能不慌。样本前处理、试剂配置、核酸提取、提取样本与反应试剂混匀、上机扩增检测、下机数据处理、出具报告、上传结果……完善的流程管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需要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实验室的“一亩三分地”前。
为保障生物安全,他们不仅需要全程身穿防护服,还需频繁对实验环境进行全面消杀,虽然实验室温度较低,但长期闷在防护服中,汗如雨下已经是常态,甚至,连穿、脱防护服的时间都十分珍贵,平安好医的后勤团队为“战友们“做足了保障工作,在实验室外备好食品,以便随时取用,也尽可能安排团队轮班工作,用周到的人文关怀全速工作状态。
核酸检测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让不了解医疗专业的人民群众认识了医学检验实验室,也让行业看到实验室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与广阔前景。突破感染性疾病防治、诊断瓶颈,增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预警能力,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实验室背后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保障,和全力以赴的专业团队,平安好医正是这股抗疫专业力量的缩影。
西安的春天已经近在眼前,冰霜消融,期待被疫情隔断的人们尽早结束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