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深度报道>正文

玖财通:构建绿色共赢的智慧金融

时间:2018-01-18 13:45:24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临近年底,毕马威突然发布了一个关于“2017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核心技术”的榜单,其中排名靠前的技术要素依次是:大数据、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云计算、移动计算、知识图谱、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包括玖财通在内的主流互金平台,正是基于对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而打造全新的财富驱动力、搭建新时代的普惠金融平台。

对此,毕马威有一段对今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概括性描述:目前,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很多痛点都需要通过技术的应用,以及以技术应用为背景的模式创新实现突破性解决。例如,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通过对个人用户多维度分析,多角度识别客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结合生物识别技术,交叉验证用户信息真实性;基于机器学习技术,使得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相似行为、实现复杂数据环境下的异常交易识别成为可能。

如果进行深入思考,你会发现,金融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从表面上看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包括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观念?去中心化,要开放、平等、效率等。其实,这些新兴科技本身使大家对金融的认识更加接近本原了。从根本上讲,就是金融到底要服务什么?金融服务的对象是谁?给客户创造一些什么样的价值?应该怎么样去创造这些价值?金融还是以前华尔街这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吗?还是说应该更好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管理的收入?金融科技创新,使普通人更深刻理解金融的意义,然后是“让金融触手可及”。

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态势下,新技术解决方案无论是在获客营销,还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在获客营销上,传统的基于网点的方式在发生变化,绝大部分的80后、90后客户再也不习惯去网点,他们更加习惯的是在手机上下个APP,做几个点击动作。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批量化的营销,当然这些要基于对客户的精准分析。在风险控制上面,比如物联网技术,可以把很多过去的流动性资产变成一个可以监控的、可以抵质押的资产。

一般认为,线上支付、小额信贷是非常依赖创新科技的,而车抵贷、产业链金融因为有一定实物抵押,对金融科技的依赖是有限的。实则不然,有抵押,未必就能“睡得好”。1992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将自家大楼抵押给中国银行,这可是当时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就是为了贷到数百万元拍摄新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而中国银行依然犹豫,最后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给中央领导写了封信以后,贷款才终于批下来。这么有分量的抵押物,为何还是不能使银行安心?因为在专业人士看来,抵押资产除了要有足够价值,更重要是“信息透明、易被监控”。低成本、高精度地监控抵押资产,也需要大量运用物联网前沿科技。

现在一些主流的专注于车抵贷业务的互金平台,会结合移动互联网和GPS技术,使每一笔出借资金背后都有可靠的抵押和技术保障。得益于科技创新应用(比如国内语音识别、视频监控技术是世界领先的),这就推动了线上线下的全面整合,物理世界变成数字化世界,可以监测到一个人、一辆车的位置、移动、身份,并发出这些数据,帮助塑造在线体验。

随着互联网金融制度监管的深度推进,像玖财通这样的优质、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定位的网贷平台将获得高速成长。在政策日渐清晰、监管逐渐到位的新形势下,玖财通将始终立足合规创新,用科技不断改进、改善金融服务,努力为全球缺乏投融资渠道的用户打造一个安全、诚信、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力求建成绿色共赢的智慧金融。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