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国内基层医疗能力薄弱已成共识。从国家政策来看,加速基层医疗建设、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已势在必行。拥抱国家政策,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程心界)早已开始布局:在国家政策的规范与促进下,通过推动医联体建设等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有效地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远程心界如何助推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远程心界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基层医疗服务平台运营商之一,坚持以医联体(医共体)平台建设为核心,聚焦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创新,通过平台赋能的方式为基层医疗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这是当初政府组建“医联体”的初衷,通过把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串联起来,将后者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让优质资源下沉,从而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得益于分级诊疗的大力推进,近几年医联体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便捷就医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已获得业界共识。值得注意的是,远程心界正在以资源共享为建设核心,从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切入,构建专科专病医联体,患者从线上走到线下,实现远程会诊和手术的落地,把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和医疗服务结合在一起。
以远程心血管病专科医疗联合体为例,其是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为依托,面向全国各县/市级公立二甲及以上医院建立“心血管病远程会诊中心”,同时向各基地医院的“心血管病远程会诊中心”提供配套的心血管病区域心电、区域影像等相关设备,使心血管病患者通过基地医院首诊后,视病情轻重急缓情况而定,将心电、影像上传至基地医院信息数据中心,同时也可根据患者要求与阜外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并将诊疗结果及时向患者反馈,形成基地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之间心血管病远程会诊中心的双向联动,有助于心血管患者更好更早的恢复健康生活,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此外,远程心界还依托国内知名三甲公立医疗机构的专家技术资源与辐射支持,以“医共体站长联盟”的组织建设为纽带,以“医共体·工作站”的共建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围绕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问题,利用“平台+服务+产品”的模式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升级转型、推动学科建设,建立心血管专科专病慢病的分级管理与风险防控机制,进而有能力为基层百姓提供更加权威、优质的全生命周期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能够帮助有效落实’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很大程度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远程心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始终为实现智慧健康中国梦而奋斗,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为使命,整合全国上、中、下游专科医疗资源,构建国家、省级、市级三级远程专科会诊中心,以及县、乡、村三级专病防治健康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围绕渠道、终端、会员建设,搭建医疗健康业务、技术、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平台、数据、金融战略体系,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医院管理运营平台和最大的心血管专科远程医疗运营机构。通过医疗数据云平台的建设,打造世界顶级医疗健康生态体系,推动未来精准医疗发展。”
有分析人士指出,医联体建设政策的落地,将大大惠及深耕医院间医疗协作业务的企业。一旦制度红利窗口开放,这些企业将享有近水楼台之便,将因此迎来一波高速发展期。
该人士还指出,不同于大健康产业,医联体建设对参与其中的企业要求极高。耕耘越深越久,其竞争力就越加显现,未来的商业前景就越被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