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扶贫,是公益更是责任

时间:2018-03-14 09:42:59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导语:扶贫是新时期公益事业的新使命,保险公司是扶贫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华夏保险的扶贫公益案例,说明险企在助力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大有可为。彻底消除贫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实现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贫困是一个长期积累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也就决定了扶贫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存在贫困问题,也都面临着几乎难以实现的扶贫脱贫这一艰巨任务。唯有中国共产党敢于立下铮铮誓言:“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宣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下民生领域的新特征,也是扶贫工作的指向。

  扶贫济困,公益事业的新使命

  扶贫济困,传承的是人类社会的美德,倡导的是友爱互助,展示的是人类爱心,凝聚的是人道关怀,一直是人类社会主流的道德实践活动,“慈心为人,善举济世”已是文明社会所推崇的至高理念。

  在现代,公益已成为惠及大众的社会实践,具有广泛社会性和组织性,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公益事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扶贫济困是慈善的应有之义。

  新时期,扶贫赋予了慈善事业新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成就显著,为全球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总体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贫困程度深,地域分布广。在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的现今,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从2014年到2020年,要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如期步入小康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扶贫攻坚务必精准,务必重在成效,这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公益的参与。扶贫济困在《慈善法》中被列为六大类慈善活动之首,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为公益事业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保险公司是扶贫事业中的重要力量

  保险公司经营以风险为对象的产品,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保险公司天然承担着经济和社会双重责任,其社会责任与生俱来,具有“义以为上”的先天基因。这是因为保险的核心是保障,其本身通过“大家帮助大家”的互助机制发挥着抵御风险、损害补偿和救济的功能,这种设计和制度与慈善事业扶贫济困和平等互助的机制高度契合。

  从社会分工来看,保险本身就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承担着扶危济困的职责。所以,保险具有扶危济困的先天属性,保险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具备公益意识,必须将公益视为其不可或缺的责任,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保险也日益成为国际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力量,成为各国政府扶贫开发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方面,保险产品的损失补偿功能相当于为扶贫对象设置了安全网,防止其个人生产生活能力的降低,进而避免因灾致贫返贫,扶贫和扶助功能精准又独具效果,实践证明是非常重要的扶贫工具。

  近年来,国家保监部门连续出台一系列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脱贫攻坚工作加大资源投入、开发专项产品、降低保险费率、开展异地理赔、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各险企都积极响应积极行动,各自的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保险公司扶贫事业中的华夏案例

  以“让华夏充满爱”为企业使命的华夏保险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几年来按照监管部门的部署和指引,积极投入到助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并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已为社会瞩目。

  1.精准定位,针对社会高关注度的特殊贫困群体持续予以公益关爱。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