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画,人们或是想到工笔花鸟,用笔细致入微;或是想到写意山水,画面气象万千。生活在上海浦东的当代海派著名画家周正民,却用简约的线条与明快的色彩,创作出极具装饰感的古典仕女画,使人耳目一新。12月10日,“墨彩意蕴”周正民画展在张江当代艺术馆开幕。浦东画家周正民携近10年来的80余幅作品参展,涵盖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妆点”张江白领的文化生活。
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周正民1946年出生于浦东杨思,童年生活在杨思周家宅的一户建于清代的大宅院里。上世纪50年代,他因父亲工作变动来到陕西,并在黄土地上生活了10余年。从柔美的江南水乡,到祖国西北的大山大水,巨大的环境反差使周正民开阔了眼界,并激发了他对艺术的初步感知。在汉中市略阳县生活的5年里,周正民听闻到常有画家前往郊外写生,其中就包括著名画家李可染。“原来还可以用画笔来记录眼前风光。”周正民深受触动,开始通过自学走上艺术之路。1972年,周正民凭借描绘“赤脚医生”的中国画《试针》入选上海美展,次年又加入上海美术创作办公室中国画创作组,不到30岁就在上海美术界小有所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量西方当代艺术理念涌入中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正民的画风。他逐渐与传统的写实风格作别,运用传统书画的线条与墨色技法,又运用西画富有冲击力的冷暖对比色,探索在中国画的框架内,尝试表现主义的革新。经过20多年的探索,周正民抵住了人们劝其回归传统书画“正道”的压力,臻于成熟的周氏仕女画越来越受到观众认可。今年,他的作品更是参加米兰世博会,赢得世界各地游客的赞赏。
周正民坦言,当时他引进西画元素的尝试,承担着诸多“风险”:“许多人都说我画的不是中国画了。但我用毛笔描绘线条,用墨色进行构图,这是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周正民认为,如今他的绘画终获肯定,恰恰反映了时代特征:“挂在古代建筑中堂里的传统绘画,与现代居家环境不够协调。我的绘画线条简约,色彩明快,具有强烈装饰感,格外适合妆点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因此我也希望张江的白领们能够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