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新京报》刊发报道《沙漠之殇》,将腾格里工业园区污染真相展示在世人面前。随后,39名责任人被问责,41家企业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整改,掀起中国的环保风暴。这篇报道的作者是《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陈杰关于环保的报道不止于此,2015年报道了新疆卡拉麦里山生态危机,2017年发表了三江源生态危机系列报道、中铝集团兰州分公司危废重大污染事件。作为一名摄影记者,陈杰不仅履行着信息传递的责任,更是用镜头与照片,记录和推动着环保事业。
从陈杰的镜头可以看到,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像陈杰这样为环保做着贡献的人越来越多,正是他们在汇聚和传递着环境保护的正能量。北京市第二届“我是环保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出的十大环保明星就是他们的代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环保学者和专家,也有影视演员、志愿者、学生、退休教师等。
李晨:热心于环保公益事业的影视演员
2015年,李晨就参与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微公益共同发起的“挑战两个地球”行动,呼吁公众节能减排。2016年,他被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聘为北京环保公益大使,为环保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尝试和努力,践行了自己环保大使的承诺。同年,他作为首位华人明星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言,并发起以“清洁空气”为主题的“跑蓝计划”,呼吁大家重视空气污染治理。
2017年春节,李晨倡导大家少放烟花爆竹,共同为#清新过年#微博活动代言。9月,李晨被授予“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称号。李晨说:“公益,就是我们生活当中随手可做的一件善事”。作为一个明星,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以自身影响力呼吁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加入参与环保公益的行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廖理纯:走进崇高研究院副院长,走进崇高先遣团团长
从2004年起,曾是一名成功企业家的廖理纯毅然全身心投入至沙漠植树事业。他选择了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浑善达克沙地,这是困扰北京的沙尘主要源头之一。他拿出个人上千万元的积蓄,租下当地牧民的1000亩沙地作为苗圃,在这片沙地上挖池塘、建水塔,搭建公益绿化事业的平台。截至目前,他已带领286批次,共一万多人次志愿者参与绿化植树活动,并投入上千万资金用于绿化。种植了150万棵能够生长几百年的小树,可以绿化70000亩沙地。此外,廖理纯还自著十余本著作,并先后到各大高校进行演讲,倡导志愿精神,并将演讲的全部收入奉献为绿化活动经费。
郭耕: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
十年前,郭耕就获得了“有突出贡献科普作家”的荣誉称号。他专注于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生态文明内容的科普,不仅做讲座、讲解、写作、创意,还做节目、组织活动。此外,作为“中科院老科学家宣讲团”、“中国科普作家演讲团”、“绿色北京宣讲团”成员,多年来,他四处演讲,为动物保护、生态文明、绿色行动奔走呼唤。
郭耕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生动活泼的风格传播科学知识,宣扬环保理念,他的科普文章、演讲、访谈、表演等等启迪了数以万计的社会公众。郭耕的工作事迹也为环境保护领域的许多年轻工作者做出了杰出榜样。
张浩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环保部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中国绿色创新者
2013年至今,张浩然策划了10余个绿色创新方案,在社区、商场、学校等地成功举办了20余场环保宣教活动,涉及气候变化、水资源、绿色生活等多方面主题,并完成了两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调查研究。他连续五年参与由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主办的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活动,并承担了其中两届的组织工作。2017年,他被环保部宣教中心授予全国唯一的一个“美丽中国——青年行动者”称号。他还完成了北京市基层综治力量在环境领域运用的研究,紧密结合基层环保生活实际。针对一线城市中垃圾乱堆、餐饮油烟直排、污水外溢等分布广泛、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的生活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对自然和环境的热爱让张浩然将推动环保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久而久之已经内化成为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通过实际行动,他带动着身边的同学们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将这些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孙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
孙峰在环境大数据分析技术,重污染分析及预警,空气质量动态统计预报模型系统等方面成果丰硕。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孙峰,对北京市及区域的大气污染特点、演变规律、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他在北京及国家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预报预警工作应形成多手段综合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在实践及研究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由诊断分析技术、动态统计预报技术、污染案例分析技术、数值模拟及预报技术组成的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并在实际预报预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郭志慧:退休教师,保护地球环境科普志愿者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郭志慧,在退休后的十七年里,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从事科普资源开发工作,编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彩页、挂图、展板以及PPT。据统计,她一共主编了3本科普书籍、28个环保科普投影课件、118张科普挂图、5篇科普宣传、10篇儿童教育讲稿。她100多次走进社区、学校、公园、单位,进行科普讲座与宣传,听众上万人。老人始终无偿为社会宣传地球科普的公益事业贡献余热。
张温远: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张温远多年从事节能环保低碳相关工作。作为主要成员,他承担了北京市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全民行动、公共机构节能等众多节能环保低碳领域的规划编制,以及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论证工作。2017年,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指导下,他与同事及相关单位一起全力推进“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在全国首次将个人碳减排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通,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北京市私家车减少出行,为协同治理大气污染贡献力量。从策划论证、宣传推广到平台运营维护,张温远全过程参与了“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
王永萍: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教师
王永萍参加工作33年,做环保义务志愿者11年。她发起的回收废旧电池活动,从2010年至今,共回收废旧电池2000余斤。2015年,她组建了青山绿水青年志愿服务队。回收废旧电池也成了她们的金牌项目。她们的活动深入到社区、学校、幼儿园。通过活动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了废旧电池随意乱扔的危害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用王老师的话说,作为环保志愿者,她的昨天是真实的,今天是充实的,明天一定是多彩的、绚丽的。
胡钧:北京丰台新村芳菲路社区居民,被称为“低碳老人”
2000年退休后,胡钧老人把时间聚焦在节能环保的研究工作上。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克服没有专业知识、没有资金、年纪大等困难,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含有百项节能技术的“低碳小屋”。小屋共有22项国家专利,一项荣获国家发明展会金奖,两项荣获银奖。他还研发成功节能环保交通岗亭,并免费送给交通部门使用。2017年他又研发了可以食用的纳米竹炭环保油墨,被业内人士认为将开启新一轮的印刷油墨革命。
不仅如此,胡大爷还多才多艺。他为社区创编歌曲《环保幸福歌》《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让环保的声音传遍社区的角角落落。
“环保明星”们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不断汇聚和传递着环保正能量,照耀着环保公益之路,为更多拥有环保梦想的人指引着方向。
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我是环保明星”评选活动,是“清洁空气 为美丽北京加油”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第一届“我是环保明星”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先后有聂一菁、马军等10人获此殊荣,成为践行绿色生活、传播绿色理念的环保榜样。本届评选活动,以“放飞环保梦想 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通过网络海选、单位推荐及线下招募等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人选,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共计4160名市民报名参评,并最终评选出了李晨、陈杰等10位环保明星。“我是环保明星”评选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评选,而是在于传递环保明星们的正能量。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的环保力量可能是微小的,但是如果北京市2000千多万市民都能够付出自己的环保力量,选择节约资源、简约适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北京就将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