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初秋的早晨,天还下着蒙蒙细雨,和往常一样,王远志又早早地蹬着单车赶往区局。“25公里的距离作为晨练刚刚好,不会太累,一路美景熏陶,还可以积攒足够的正能量。”翻开他的朋友圈,“爱在路上”是他几乎每天必更的专题,这个总是热心且乐观的汉子以他的方式感染着身边人,也把爱带入到一天的工作中来,同事们和熟识的纳税人都亲切地称呼他“大志”。
大志2010年从部队转业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现开发区税务局),现任人事教育科副科长。曾经被授予“江苏好人”、“南京好市民”、“南京市十佳文明职工”,入围“江苏好青年”百人榜,记个人三等功、荣获市税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面对荣誉,憨厚朴实的他表现得很淡然:“我付出的只是我稍有富余的东西,恰好又能帮助到别人,这种被人需要的幸福感要远远大于荣誉本身。”
放下枪杆捧起书,平凡岗位显责任
大志转业到区局后,深知税务干部不懂业务,就等于当兵不懂得枪炮。为了更快地进入角色,他始终根据岗位要求,在工作中学,在学习中做,只要遇到不懂的和理解不透的问题,就虚心向其他同志请教,通过他艰苦的努力,业务技能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部队就养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在转业后一如既往,无论在税源管理一科重点税源岗,还是在区局机构和人员大轮换中,转到人事教育监察科从事教育和党工团工作,他不推诿、不拖延,每天都用饱满的精神,迎接区局交办的各项任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重点税源岗负责期间,他全年审核七千余条数据,发现并修正错误数据154条,全科重点税源数据上报成功率比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区局整体数据上报率在市局中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和肯定。“大志上手真的很快,那么复杂的系统、那么多条数据、那么细微的错误,我看着都头疼,有他在,从没有让我烦过神!”当时一科的科长梁斌深有感触。
投身党办教育岗位之后,他兢兢业业做好内外部培训的组织和上报工作,从无差错,在组织的“四解四促”、“万民党员帮万家”、“主题党日”等党务活动中,他一丝不苟,鞍前马后,确保无失误,把活动积极意义落到实处。
兜兜转转,2016年他又回到税源管理科从事风险应对工作,面对崭新的工作规程和操作系统,他虚心请教、认真探索,全年风险应对成果显著。确保国家税款不受损害的同时,大志还努力将风险应对与纳税服务有机结合,针对未能全面了解税收政策而产生疑点数据的纳税人,他耐心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细心帮助梳理脉络找寻问题所在,站在纳税人的角度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出彩公司法人王忠美对大志赞不绝口:“我们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够完善,王税官想我们所想,帮我解读税收政策、找出经营当中的疏漏,挽回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难以估量,我现在接受相应的处罚都是充满感激的。”
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大志还成了其他年轻同志的老师,一声亲切的“大志哥”,真的换来如兄长般无私的奉献,不但教会他们业务技能,更是教会他们对岗位的热爱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他经常开玩笑地说:“没有子弹上战场,怎么打仗?”
面对领导的信任、同事的称赞和纳税人的肯定,大志的回答很朴实:“工作就是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对了。”他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不经意间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千里单骑送问候,铮铮铁骨显柔情
平日里,大志待人宽厚,展现出一位豪爽山东大汉的古道热肠。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热心社会公益,总是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三年前,他参加《南京晨报》水滴公益的拉萨助学项目,一对一资助了11岁的拉萨市吉崩岗小学生小达(化名)。2017年,大志决定完成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与资助者的愿望,骑自行车从成都前往拉萨,看望小达。
4月底,他向单位请了年假,带着自行车及放了药品、衣物等的骑行背包,乘飞机抵达成都,开始了漫长的川藏之行。这条路海拔高、山路长、骑行条件恶劣,不少骑友视之为“天堑”,大多会把骑行时间安排在25天左右,但大志的骑行时间只有19天。“路上要翻山,很多地方都是连续三五十公里的上坡路,体力消耗特别快……”大志回忆,经过觉巴山一处上坡,他腿一软,整个人跪倒在地,车子也倒了下来,将他的腿划出一个大口子。大志自行包扎后,拦了一辆汽车赶到当日目的地处理伤口,这才避免了感染。考验远不止此。车胎没适当放气以适应低压,刚出发就连续遭遇爆胎事故。一路上,小雨下着下着就变成了小雪,再骑一会,太阳露了脸,气温又飙升至30℃……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沿着川藏线的蜿蜒山路连续骑行2230公里,19天体重骤减7公斤。5月18日,大志抵达拉萨市。他的脸晒成了红黑色,头发凌乱。在拉萨晚报记者的帮助下,他见到了小达,送上书本和一块手表,同时向当地8名接受南京市民资助的孩子送上了“六一”礼物和一声“南京问候”。硬汉也有柔情时,拥住孩子的那一刻,大志一定也触碰到了自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涓涓细流汇爱意,滴滴热血显情真
大志一米七五的个头,宽宽的肩膊挺拔的脊梁,脸上写满了忠厚与热情,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挺拔的身姿带着满满的精气神。是什么造就这位“江苏好人”、“南京好市民”?是骨子里的豪爽?是军人的觉悟?或许都有,但更重要的是他心中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从2006年起,他开始坚持到江苏省血液中心义务献血,从最初的献全血,到现在的献血小板,“2006年7月8日,全血400cc”、“2007年1月1日,全血400cc”、“2013年7月1日,血小板2个单位”、“2013年7月15日,血小板2个单位”……载满90本《无偿献血证》的一串串数字,是他13年来涓涓热血汇集的“爱心证明”,由国家卫生部、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评比,他先后荣获了“2010年-2011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2年-2013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就像在泉水里舀一杯水,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但能帮助需要的人,甚至挽救一个生命,我觉得蛮值的。”他这样说,朴实的言语印证着一颗善良的心。自2006年7月献血以来,他共献全血5400CC,献成分血114次,共179个单位的血小板,到目前为止,他已献血达80000CC,是他全身血液量的14倍。如果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400毫升血液计算,他所献的血能够救活197位病人。大爱无私,这种不求回报的无偿献血,当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只是笑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与此同时,南京市启动司法制度改革后,2015年末,大志通过一系列筛选成为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这让他原本充实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而有意义,研读法条、按时陪审、审核记录文书等成为他工作之外新的任务,然而他并没有当作负担。“我和多数人民陪审员一样并不是法律科班出生,但这对我来说是个提升自我、增长阅历的过程,以一颗公正之心投入到案件的庭审和调解中去,以一颗敬畏之心回报法庭给予人民陪审员的尊重,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人民陪审员的使命与责任。”
大志要求自己每做一件事就要做好做成,对得起良心,不辱使命。担任人民陪审员的这四年多里,他从未缺席庭审,陪审一起有十多名原告的特殊经济案件,因为原告意见不一致,他来来回回十几次参加调解和合议,尽力维护每一位原告的利益。陪审案件中多数为民事案件,他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职能,在法律框架内站在民众的角度看问题说看法,向法庭表达意见建议,让判决在合法的基础上更合乎情理。
或许,有人会对他的付出不置可否,或许,有人会把他的努力视为理所应当,但他依旧在这点滴之中,汇聚他的美好愿望。他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人一定要学会感恩。一路走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税务,我都深切地感受到来自战友和同事的温暖,当某一天,我发现有这些直接而有力的帮助别人的方式,我就决定要坚持下去。”
大志说自己并没有如他名字“远志”那般,立下多么远大宏伟的志向,只是希望自己能在平凡生活中为他人、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平淡的言语却见真情的流露,他的一举一动同他奉献的每一滴血,都是生命的信使,流淌着生命的赞歌,又汇聚到他人的生命里,带着他炽热的温度,带着他真挚的爱。(通讯员 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