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农业大学 农业生产研究所
一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的棉花产量自1982年来一直居于世界首位。目前,新疆是我国棉花主要种植地区,已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植棉区。棉花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因蚜虫危害及防治不当造成的损失高达5%-10%。新疆属于干旱地区,目前新疆棉花大面积的采用滴灌系统进行滴水施药。为此滴灌式农药组应运而生。
滴灌施药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可以将施药与灌溉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和植保的要求精确地供给水分和农药,从而达到省水、化学防除和增产之目的。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作物生产中增加滴灌技术的使用,将提供一种更有效地将农药引入农田环境的方法。通过滴灌将农药施入土壤,避免了喷灌和撒播等施肥方式中的漂移损失,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农药对人类和非靶标有机体的影响及环境的恶化。此外,由于农药可在作物不受水分胁迫时施加,能被直接施用到需要作物根部,因而可被更好地吸收,并可节约昂贵的人工成本和施药设备。
滴灌施药和常规施药(如喷雾、喷粉)相比具有许多优势。滴灌施药时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首先进入土壤中,然后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通过植物的输导系统定向积累在特定部位,从而发挥药效起到保护作用,减小了环境条件如光照对药剂稳定性的影响,避免了药剂飘逸和药剂在植物体表的粘着性,降低了设备、劳动力、生产收获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成本等。
但因滴灌式药物直接作用于农业种植土壤,较喷雾式或喷粉式药剂直接作用于种植药物,易产生农药残留直接深入影响种植土壤结构,农药残留消减周期性长等问题。本课题研究滴灌式农药与喷雾式农药的农药残留对土地的影响作用。科学对比两者之间对农作物种植土地的影响。
二 实验
防治棉花蚜虫的农药组合物有效质量比为:氟啶虫酰胺:乐果=1:1-30;
上述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质量比的最优选方案是:
氟啶虫酰胺:乐果=1:5-15
用上述组合物制成的水分散粒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主剂有效成分含量为30-90%,辅剂是包含以下质量比助剂的混合物:
润湿剂:分散剂:黏结剂:崩解剂=1-5%:1-10%:1-10%:0-15%,余量为载体。
所述的润湿剂为下述成分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硅、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十二烷基丁二酸钠、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金属盐或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动植物水解蛋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拉开粉、烷酰胺基牛磺酸盐。
所述的分散剂为下述成分中的一种或几种:苯乙基酚聚氧乙烯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多芳基酚乙氧基化磷酸酯、脂肪胺或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衍生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
使用方法:
将含有效成分30%氟啶虫酰胺农药,分别以滴灌打药形式打药与喷雾打药形式分别作用于相邻同一实验田棉花地。一半试验田采用滴灌式,一半采用喷雾式。
以每亩地5g氟啶虫酰胺农药为标准基准量。
经实验,滴灌式农药方法与喷雾式农药方法均有效控制棉花田地蚜虫。
对比方式
棉花使用农药五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种农药使用方式土地十处50g土壤。分别检测土壤中氟啶虫酰胺农药含量与土壤有机成分。
农药残留对比
喷雾式农药氟啶虫酰胺残留
滴灌式农药氟啶虫酰胺残留
土壤结构含量对比
喷式微量元素含量
滴灌式土地元素含量
总结
具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对滴灌式农药使用方式与喷雾式农药使用方式土壤的的检测对比显示。滴灌式使用农药每50g种植土壤的氟啶虫酰胺平均含量为0.32mg。喷雾式使用农药每50g种植土壤氟啶虫酰胺平均含量为0.17mg。滴灌式农药使用方法农药残留含量高出喷雾式农药使用方法20倍。
从对土壤的结构影响来看。滴灌式农药使用严重破坏了种植土地有机元素,其中B元素下降83.4%,Mn元素下降63%,Zn元素下降20%,Gu元素下降27%,Fe元素下降62%。
由此可见滴灌式农药在享受农药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污染种植土地的问题,大大的破坏了种植土壤原有的有机条件,长期使用容易给土地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