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当前微视频的价值导向研究与实践1

时间:2020-07-16 16:26:20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王彦霞 梁可 刘雅婷2

微视频是当今传播最快、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形态,全民参与, 节目众多,日夜直播,轮番轰炸。除了占绝大多数的商业广告之外, 娱乐类、新闻类、记录类、恶搞类、教育类、生活服务类等等,应有尽有,受到各个年龄段网友的欢迎,动辙数十万、上百万的关注度, 经常出现一些“现象级”的传播,难免会使一些价值导向不正确的片子流传出来。一些微视频平台和博主即使因作品导向问被责令停业, 但整顿后重新开业,还是会陆续有一些新的“问题片子”出现,比如视频内容低俗化、有暴力倾向、色情、“恶搞”等,这些“负能量”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产生不良影响,所传播的错误价值导向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1 价值导向的概念与特点

有研究者认为价值导向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自己所共存的 多种价值取向中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引导着整个社会及人群的一种 有目的性的宏观指向性意见。价值导向跟价值取向、价值观是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指出:

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 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 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 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i

以上观点,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应该如何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方向。如果说,人的价值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分,自我价值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

1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思想的理论框架研究》(17BZW053);北京市教委“实培计划”项目《原创微视频的价值导向研究与实践》。

2 作者简介:王彦霞,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教授。梁可,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刘雅婷,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 2020 届本科毕业生。

而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那么,通过文学艺术引导全社会 形成统一的价值导向与核心价值观,就是文艺政策能够起到的重要作  用。

价值导向具有社会化、一元性、理智性的特点,在多样化的价值 取向中选取具有引导力的方向,形成具有一元性的价值导向,也是文 学艺术能够对树立核心价值观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种表现。由于价值导 向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并不仅仅是面对单一的个人或群体,所以更具 有社会化、理智性的特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都 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导向,习近平强调,媒体融合发展要用主流价值 导向驾驭“算法”。ii 公民的基本素养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经济快速化、媒介分众化造成思想文化多样化的今天,通过媒体融合 发展对主流价值导向起引导作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2 微视频的价值导向问题

网络微视频是人民群众享受业余生活或进行合法经营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平台生存压力、市场发展需求、网络管控漏洞等原因,微视频平台会随着市场及用户的喜好发生偏移,  导致出现微视频价值导向的乱象。

第一,不正确的政治观点。由于微视频平台的趋利性,及微视频制作传播的低门槛性,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创作和上传作品, 没有人约束创作者言行,平台对于微视频的管控和审核也有所欠缺, 因此就会有人为了吸引受众而在创作视频时直接表现出不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观点,比如散布台独、港独、疆独、藏独等观点,对不完整网络地图的使用等,不利于受众尤其是未成年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提倡个人享乐主义。微视频中一部分运营者,为了更好的迎合受众的口味,吸引粉丝群体,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因此经常发布一些搞笑类、低级趣味的视频以逗乐观众。比如“卧槽”系列作品, 该视频主创目前拥有二百多万的粉丝群体,每一个微视频的点赞量都高达 30-50 万。再比“趴豪车门炫富”视频,也是影响巨大,很多人纷纷效仿。一味的追求感官享受的人,虽然满足了自身的心理需求, 可是在表现享乐主义的同时,却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观众的价值取向。

第三,打政策的擦边球。由于目前网络监管采取“谁办网谁管理” 的方式,可能产生监守自盗现象。因此,一些人在发布视频的时候, 为了逃避网络的监管或被封杀,便使用隐喻、象征、爆粗口等博人眼球,甚至通过“恶搞”方式打管理政策的“擦边球”,比如运用抠像技

术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换成自己,在谈论国家统一的问题时故意用方言,故意打嗑巴,故意骂“他妈的”,在传播过程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第四,崇洋媚外。一部分人在创作的微视频作品中流露出国外什 么都好,却对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不只在年轻人 中,在成年人甚至大学教授中也有不少。比如一个名为“米乐人”的 账号发布的微视频中关于日本老人做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引发网友的  激愤不满,或许只是单纯的为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但会严重影 响受从的思考和判断,尤其是可能在正确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国青 少年群体中,不利于引导他们正面客观的认识当代中国及了解中国的 优秀文化和传统。

3 思考与实践

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尤其是在如今新冠病毒使以金融和经济为主要纽带的“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巨大危机之际,如何讲好中 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都是值得文艺界尤其是 微视频从业者认真对待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提升作品的创作 质量,而如何提升创作质量,就要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除了创作技 巧、创作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立场、创作角度。如果说作品质 量有高有低是文艺界的常态,那么,如何在提升微视频创作质量的同 时减少劣质微视频作品的产出数量与传播范围,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和配合,更需要从政策方面加强管理。

第一,从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层面,提升微视频作品质量的关键是要主创与传播人员着手。首先,在进行创作时一定要秉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弘扬主旋律,在作品人物、故事情节之中蕴念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对于传播者而言,要学会分辨作品的优劣,尽量少转发劣质作品,减少劣质作品的大量传播,降低劣质作品对受众的危害。  比如,在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的早期,抖音、快手等平台出现了大量关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微视频,鼓励武汉同胞, 赞扬医护人员,科普防护知识等等,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既有利于增强人民的自信力和凝聚力,也共同展现了中国力量,但也有部分“标题党”、或“高级黑”或“低级红”等不和谐的声音,给受众带来了困扰。

第二,从学校、社区、村镇等层面而言,要集中优势资源,注重艺术人才培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素养。早在 20 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要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提倡艺术运动,推进社会美育”,为我们从中观层面思考微视频包括整个文艺创作与传播问题 提供了思路。首先,“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 务,要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优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媒体亲和力大、可塑性强等特点,引导他们在微视频的制作、传播、评论等方面付出实际行动,做好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传递。比如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的《剧本文学创作》、《影视作品创作》课程,老师因势利导, 每学期规定一个或两个创作主题,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育学生注重创作的立场和角度,树立正确的评判标准,然后再从视频的选题、编剧阐述、剧本撰写到分镜剧本,老师审核定稿,再自由结合成组, 开机拍摄,后期制作。粗剪完成后再经老师审阅,提出修改建议,进行镜头补拍或声音补录等工作,最后制作合成,每一步都是老师作为导演,同学们作为主演,分工合作,不仅不会感到枯燥,反而非常有成就感,创造出的作品受到老师肯定,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并通过在校内外参赛等方式,“占领文化建设主阵地”。其次,“提倡 艺术运动,推进社会美育”,是蔡元培先生当年兴办艺术院校的主旨 之一,也是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客观需要。文艺作品具有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借助于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向人们传递美,  推广和谐、崇高、优美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后疫情时代” 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正如 2020 年全国“两会”代表提出的那样,美育是“有关美的智性教育,是对人心灵的一种孕育,也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素质教育、行为教育”,“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用艺术救赎心灵,用美去提升心灵的境界与格局”。再次,要推行系统的美育实践。2020 年“两会”代表建议“社区美育作为打通社会美育的‘最后一公里’,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议用“线下和 线上两种方式推动未来社会美育的发展”。线下可在城乡建立社区美育多媒体创新传播节点,并提供日常的基本设施,组织学习班,配备先进的多媒体互动式展示系统,展现海内外文化艺术的传统精品。线 上则可以建立基础性的艺术项目数据库,使其与中小学教学、文化创意孵化器等多种形式结合,通过创新多元的线上社会美育课程体系, 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线上辅导,比如可以是像中国大学慕课网上各门性质的课程,也可以像腾讯会议、企业微信、或钉钉平台的直播或在线辅导。

第三,从制度建设与文艺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对微视频的管理, 最好组建专家团队,对网络公司及各个微视频平台进行指导。相关企

业应联合管理部门完善微视频的审核流程,建立起对劣质作品的审核敏感度,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快对举报内容的下架、重审和再上传过程。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有正能量和正确价值导向的作品的宣传、引导和推广,多鼓励创作并上传关于自强不息、具有爱国情怀、 有益于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微视频,让主流思想占领主导位置,同时增强数据的统计技术功能,对点击率高、转发率高的作品,进行后台监管和跟踪,及时避免低俗、劣质等作品的迅速传播,维护网络环境的积极向上氛围干净的。三是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目前来看,负能量的作品流传出来也有可能被惩罚,但错误成本太低,导致部分无良企业明知故犯,劣质作品此起彼伏,屡禁不止。建议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奖优惩劣,就如同“酒驾入刑”一样建立规则,在大力扶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微视频的同时,用相关条律约束并惩罚以博人眼球、获得利益为主的内容低俗视频。

目前,微视频的影响力仍在不断增大,微视频的影响力已被人们熟知,微视频的重要性也正在被人们了解。为了尽可能多地推出优秀作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劣质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就要弘扬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不仅仅只是行业内的艺术家,在这个“人人皆媒体”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要注意从创意、剧本、拍摄、制作、合成、传播等方面提升创作水平和接受效果。正如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那样:“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iii

主要参考文献

i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 年 10 月 15 日第 2 版。

ii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2019 年 1 月 25 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求是》2019 年第 6 期,转引自新时代学习工作

室:《习近平谈媒体融合发展金句: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人民网,2019 年 03 月

15 日。

iii《习近平在文艺工和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 年 10 月 15 日,第 2 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