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较大战役,它的历史影响,不容忽视。明代戴庆祖为国捐躯英雄气慨,得到后人称颂和敬仰。他的喋血英雄事迹,得到明、清朝廷的高度评价,为了纪念他,在他家乡常州溧阳城建立了宗祠、宗庙和忠节坊,后来多次重建。当人们路经宗祠和忠节坊时,十分恭敬;古代文官要下骄,武官要下马步行而过。现今土木堡古战场、显宗祠,被张家口市立为国防教育基地,土木之变历史被列入学校教科书和军队研究的典型战例中。2014年,特約记者邓超,戴庆祖后人戴氏宗亲会长戴法生一行9人曾去怀来土木堡故战场显忠祠祭祀庆祖英灵。显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民族英雄戴庆祖的事迹及其文物,可以成为他家乡溧阳市公共文化场域建设的重要、难得的历史资源,进一步激发后人的爱国精神。
首先,应该学习、弘扬他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来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1449年7月,蒙古骑兵首领也先率瓦剌军分别从辽东、甘肃、宣府、大同四路侵犯明朝。当时也先实力强大,大同等地守军连连失利。朝廷派驸马井源领兵迎敌,本可缓和当时紧张局势,然而在出征的第二天,宦官司礼监王振出于私心,以英宗皇帝老师自主,怂恿英宗亲征大同,虽遭百官竭力反对,但王振执意出征想炫耀自己,年仅23岁的英宗(朱祁镇)又缺少从政经验,不到5天王振凑齐20万大军(史称50万)迎战。也先亲自所率大同部二万多骑兵与英宗交战。戴庆祖负责礼仪,官员理应随驾亲征。
大军在王振指挥下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进。在尚未到达大同时传来大同兵败的消息,王振听后害怕战败,立刻下令班师。王振家在蔚县,他想借皇帝二十万大军之势炫耀,于是大军便向蔚县进发。此道本可顺利返京,在大军前行50里后突然停下,立刻转向大同沿来时居庸关回京,原来时值收割季节,大军路过蔚县必会糟蹋庄稼,故而王振又提出改道回京。当时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军十分困难,士气低落,怨气冲天,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就在此时,也先部下率二万骑兵突袭明朱勇所率五万多骑兵。明军从宣府溃散到土木堡,又遭也先率领五、六万骑兵突袭追杀,明军猝不及防全军败退,随军官员五十余人全部被杀。
戴庆祖护驾左右在五十多位大臣中尤为突出,他面对残忍的敌人毫无惧色,并与也先手下大将颜帖木尔据理力争,怒斥也先不仁不义的強盗行径,骂贼不止,他的英勇之气使瓦刺军望而生威,气急败坏的瓦剌军将戴庆祖残忍地五马分尸,极刑处置。戴庆祖壮烈牺牲后,家人星夜赶往战场,在万马奔腾的战场寻找遗体,仅在绳索上找到一些头发和指骨。
明朝四代朝廷诰封戴庆祖。1450年明景泰元年追封为太常寺卿(正三品),赐国葬、建祠、建坊,崇揚其精忠爱国的献身精神。其坟葬于姥(现仙山西侧),尚书王直为其撰写碑文。1457年明天顺元年封其子戴昇为南京都察院照磨。1468年明成化四年进阶大理寺左评事文林郎,并封其妻眭氏为宜人。
1477年明成化十三年应天府巡抚周忱督建庆祖忠节坊。题请谥曰“忠节”建坊赐宅崇祀乡贤,并为牌坊题字:“殉土木难与志在春秋同光日月;识圣贤心看忠留柱石永立乾坤。”牌坊后面刻有“碧血丹心”。牌坊初建于现溧阳市高静园内,牌坊北学馆附近建有忠节祠,以示对庆祖敬仰和尊重,教育后来人学习他精忠爱国的精神。
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应天府(溧阳县)县尹吴雄根据上面旨意及相关条例把戴庆祖殉难事迹列于乡贤祠,收于祀典每年定时祭祀。
清朝三代朝廷关注戴庆祖。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因忠节坊被贼人所毁,溧阳知县吴贤立案追查,并上报重修节坊。1803年清嘉庆八年,后裔孙戴玉等集资把忠节祠移至铜锣巷,奉上级书文春、秋两季致祭。1875年清光绪元年,征得上级同意庆祖故居胡桥建忠节祠,一直保留至1949年时给多户居住。1860年前后忠节坊因战乱受损后裔子孙瑛、廷杰等提议集资重修,直至1966年城河改道,忠节坊被拆除,其石用作砌城河河堤,忠节祠也被一些学校、企业所用。
其次,学习和弘扬他的优良品格,勤奋好学,独立思考,助人为乐。
1400年正月初一,戴庆祖出生于溧阳城西门外胡桥一农户家。庆祖三岁时,外公就把他带在身边,接受礼仪教育。外公出入王宫,常常把他带在身边,一次皇家在祭祀天地神灵时,外公临时有事不在,而祭祀活动已就绪,只听到清晰高高的童声在呼喊,一叩拜!二叩拜!再叩拜!永乐帝朱棣及大臣惊拜!外公匆匆赶来,闻此早已吓得不知所措,此时永乐帝并没有发怒,也没有指责,反到看着这胆大的神童十分高兴。公元1403年有大臣荐庆祖入太常寺学习,并得到永乐帝的恩准。
在太常学习10多年间,他的勤奋好学,搏得了皇上和大家的好评,由于外公不断教诲,他很快就进入了太常寺任职。1428年明宣德三年,初任太常寺赞礼郎,1433年明宣德8年任太常寺寺丞,为制定皇家礼仪法规,颇有独到见解,初有建树,深得大家赞同,皇上特赠书九册以示鼓励。1445年吏部推荐他官至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科举考试,牵动着天下学子的心,每年能考上的少之又少,不少家庭因此破碎,落榜学子往往走投无路,穷困潦倒,流落他乡。庆祖在京城时,常遇到穷困学子,经常资助钱财,并提供食宿,鼓励他们来年再考,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其中一位无锡考生,受到庆祖支持和鼓励,落榜后发奋学习,来年考中状元。当庆祖遇难后,这位状元不忘感恩,极力帮助庆祖家人。
第三,应该重视历史英雄人物激励后昆的榜样力量。
戴庆祖英雄喋血爱国精神,深深激励着戴族后人和溧阳家乡人民,六百多年来庆祖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根据史料记载,在庆祖后明清期间,就有一百三十余戴族后人为国殉难。
当国家遇到灾难时毫不犹豫出手相助,在明正德年间,牌楼二十一世戴恕因灾荒捐米一千多石赈济灾民。为表彰他爱国爱民精神,正德帝授予他南京府指挥使飞熊将军称号。
在康熙二十六年间南埝戴更生、佑生、午生兄弟三人都割股为父治疗疾病。溧阳知县何惟藻题“一门诚孝”四字作匾表彰。象这样割股为父母兄弟治疗疾病在戴氏族谱中时有记载。
在平凡工作中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比比皆是,如大山下村的戴渊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解放后任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他对我国在云南等地引进种植橡胶有杰出贡献,打破了英美法等国科学家在我国不能种植橡胶的预言;由他从越南引进至今,由上海知青种植的橡胶树,在西双版纳成为当地人民扶贫致致富的的主要收入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戴联荣20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