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疫”不容辞、别来无恙抗疫大寻访实践团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疫情延缓了生活的脚步、社会的前进,但没有延缓广大人民群众对党中央号召的积极响应,在困难面前彰显责任与担当。2020年7月,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疫”不容辞、别来无恙抗疫大寻访实践团队联系到1987级校友廖杰及2013级校友陈弘毅,分别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两位前辈进行采访,感受他们于今年初春的战“疫”故事。
新冠疫情蔓延的初春,江苏省住建厅提出《关于在疫期将体育馆临时改造为应急医疗中心的可行性建议》,现任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的廖杰,作为专家参与了课题的讨论。7月18日下午,大寻访实践团对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廖杰前辈进行了线上采访,对疫情中的工作情况、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期望及体会感悟等进行了访谈。
采访中实践团队了解到,仅用15天江苏省《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就通过专家论证。本着职业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在院领导冯金龙院长指导下,执行总建筑师廖杰组织团队仔细研究了武汉方舱的救治模式,提出了保留-新增-改造-回收为设计逻辑的体育馆改造成应急救治中心的方案,并通过如东一个体育馆案例模拟推演、测算造价与工期,最后研究总结到中小型体育馆完全可以通过保留—增设—改造—回收的模式快速改造成一个符合传染病救治要求的应急医疗救治中心。
作为南大执行总建筑师,疫情期间廖杰亲自操刀、院总工团队群策群力,完成了包括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隔离病区、涟水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确诊病区等设计,并参与建设厅组织的“将体育馆临时改造为统计医疗中心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在扬州第三医院的设计过程中,廖杰带领的设计人员加班加点,仅用一晚就完成了三区两廊的标准隔离病区方案,完成了涵盖建筑、结构、水、电、暖、弱电的施工图。
△前期筹备
由于用地面积非常紧张,在保证隔离安全的前提下短时间内统筹考虑消防间距、污洁分流、施工堆场、吊装时序等问题成为方案设计的最大挑战。
△项目区位
△项目一层平面
△项目二层平面
△项目功能分区
△项目效果图
采访最后廖杰前辈表示,“面对未知的危难固然会产生恐慌情绪,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一切都会转危为安、会好起来的。”
7月14日,大寻访实践团来到苏州中心对2013级校友、现为苏州启迪设计院规划设计二院成员的陈弘毅进行线下采访。
苏州科技大学2013级建筑学校友陈弘毅在启迪工作的2年期间内参与设计了吴中人民医院新院区、尹山湖医院扩建工程等项目,初春抗疫战中参与设计了这次苏州应急医疗隔离病区和综合医院负压病房改造项目。实践团了解到,在这次苏州应急医疗隔离病区和第五人民医院负压病房改造项目中陈弘毅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前期陈弘毅对之前参与的医院资料进行了整理、收集大量图纸,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用这次医院改造的设计方案;接着积极配合程伟院长的指挥,在最短的时间内绘制出施工图。因为时间比较紧迫,而医院项目要求严格且工作量比较大,陈弘毅克服许多困难,1月30号便返回工作岗位,在最快的时间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采访中陈弘毅谈到,关于这种应急医院他们做的比较少、相对比较陌生,比较以前做的综合医院来说可能它的形式空间上并不复杂,难的地方在于和业主、材料商、供应商等方面的一些衔接。因为应急医院采用的是拼装式的集装箱,所以他们更多的是要去了解一个箱子的大小尺寸和它的结构布置。综合这些因素,才能更快更好地落实这一次的设计。
当谈到这次疫情应急病房改造项目与此前的项目最大的差异性,陈弘毅认为最大的差异在于医院的定位——一个是传染病医院,一个是综合性医院。虽然都是医院,他们的性质却浑然不同,综合医院有大的综合规范,传染病医院单独的国家规范。此前他们对规范并不太了解,所以他们还花时间了解学习它与普通医院的不同之处,比如在构造、做法、节点、平面布置方面的差异。以病房为例,普通医院要考虑舒适度、日常使用,传染病医院病房则主要考虑到隔离和一些基本使用等等。
陈弘毅表示:“作为一名建筑师,最需要具备的是责任心,有困难我们要积极去解决,现在我们更要主动地去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采访最后,陈弘毅告诫苏科大的学弟学妹们:“无论你们所学,是什么专业,将来都会体现社会价值,尤其是在祖国需要你们的时候,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尽己所能援助祖国。”
隔离病毒,但隔不断爱与希望,疫情能够很好地被控制住离不开一位又一位逆行者的默默付出,“筑”力疫情,苏科人责无旁贷。采访结束后实践团深刻感受到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掌握好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战疫先驱的担当与责任感。从80年代到10年代,跨越的是时间,传承的是苏科大建筑人不灭的精神,青年大学生当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树立责任感与担当,如是方能更好地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