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顾名思义就是指要把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用起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存量资金在各级财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是上级下达的各项专款不可能马上支付(项目资金是要随项目进程按合同拨款的),另外也有预算资金的滞留。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主要意义就是将滞留在开户行的的资金在合理的规模下先用起来,增加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和民生的作用。
一、财政存量资金的存在的现状
根据资金的存放方式,财政存量资金可分为三类:
1、沉淀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存量资金,包括部门的预算结余结转资金、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
2、沉淀在财政专户的存量资金,是指作为专项资金单独核算的资金结余,包括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及其他专项资金等;
3、沉淀在预算单位的存量资金,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本部门单位自己账户上的资金沉淀或结余,一种是已经拨付给项目实施方,资金结余在项目实施方的银行账户上。
二、财政存量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当前财政存量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不合理,导致财政存量资金结余量较大。目前,一些部门在对财政预算编制上,由于其编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理论与实际上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编制较为粗放,缺乏精细化,往往只注重一级预算。而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在预算编制的前期难以就项目实施开展可行性的分析与风险评估工作,导致项目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导致项目出现中途废止的情况。而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将尚未获批的项目在预算中编制,导致部分项目资金虽然已经下放但是项目未能获批的情况。加上在项目前期的预算过大,导致大量的资金闲置。与此同时,在编制预算时,由于缺乏科学、统一、有效的编制标准,导致预算过程的粗放性较强,比如在编制预算时,往往没能将上一年预算的结余列出来,导致预算资金下放的较多,甚至有的在预算编制时多要资金,谎报预算项目,导致资金下放与使用完全失去控制。
2、专项资金流转难度大,使得资金闲置量较大。目前,专项财政资金流转困难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专项财政资金的利用面较为狭隘,导致很多专项财政资金在一年之中很多时候均为一个数字,并非一项资产,使得财政人员对专项资金的利用率难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影响资金的利用率。而很多专项资金的可利用率较少,往往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方能申请。加上有的政府部门在预算申请中专项资金为虚列项目,这些资金申请下来之后,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更多的时候成为部门“小金库”的来源,成为政府人员的绩效评价的牺牲品。
3、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粗糙,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近年来,国家为加大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稳健发展,这些行业往往是关系到国民的根本,且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定衰退的行业或领域,因而国家在对其的财政投入上采取了法定增长机制,所以在这些行业中有关国计民生的支出,每年的投入量都存在一定的增长。然而在这些行业和领域中的投入难以满足预算,导致财政下放资金与资金的支出存在严重差异,虽然在下放的资金数额上仍在增长,但是在资金的支出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导致这部分庞大的资金数额长期在银行沉淀,其应有的社会效益难以有效发挥。
4、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致使存量资金结余较大。由于一部分的中央财政资金直接归中央管理,而其需要在地方政府层层下达之后才能使用。中央政府对其的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地方政府认为自身没有职责而忽视对其的监管,导致这部分财政资金的管理存在真空地带,使得其使用情况难以实质性的反映到中央财政对应的管理部门,这就致使很多单位即便是财政资金的存量结余较大而中央政府仍在下拨财政资金,导致大量的存量资金结余。
5、政府借出资金坏账多,导致资金沉淀较大。有的地方政府为加大对具有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得政府为之出借的财政资金较大,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已经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有的企业难以全额归还借款,导致部分外借资金很难全额回收,形成的坏账较多,大量资金沉淀。
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几点建议
1、加大预算编制管理力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为确保所编制项目得到科学合理地实施,所以必须在预算编制之前,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对于不可行的项目需要及时否决,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实施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和熟悉,且每个细节都要加大对其的分析,切实注重预算编制监督的开展,在源头上加强对财政资金滞留情况的遏制,采取零基预算编制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财政资金下拨,并在新《预算法》的指导下确保所编制的预算科学合理。
2、注重预算执行的动态处置。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消化和压缩结余结转资金规模。部门要高度重视支出管理,加快推进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保障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县通报,要求对本年度内情况发生变化的项目由相关部门及时提出调整预算方案上报,将可用资金投向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有效减少年度预算指标结余存量,提高预算执行率。
3、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减少当年结转资金。落实预算执行工作责任制,将支出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单位和经办人员,对年初预算已确定的项目,进一步加快资金下达与拨付;对年初代编预算,及时做好资金分配方案的细化和指标下达工作。每月定期对截至上月专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及时查找原因,督促指导预算单位用款。县本级每季度起对单位支出进度进行排名通报,并抄送分管县领导,同时采取预算约束措施。
4、加大力度实施国库集中制度,注重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在存量资金管理中,国库资金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国库管理是确保存量资金最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采取国库最优的余额制度,借助现金管理随机模型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当国库资金最大限度超过时,应确保财政资金得到及时下拨;而国库资金较少时,就需要对下放财政资金进行清理,确保国库资金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而采取国库集中制度,能有效避免专项资金过头下拨,应强制推行由中央统一拨付财政资金,通过设置统一化的中央集权的财政资金监管制,确保财政使用情况更加透明,而且中央还能结合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对专项资金数额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5、改进专项资金管理,积极推进财政资源整合。改进专项资金管理,主要是减少专项资金种类,改进专项资金拨付方式。省级积极推动资金分配机制改革,下放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更多地采取因素法、公式法测算分配并切块下达,提高基层统筹安排资金的决策权和自主权,为基层开展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在确保资金使用不改变用途、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有效发挥整合资金投入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益,重点保障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民生支出,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花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深化跨部门专项清理,从源头上治理专项资金过多过散等问题。
6、切实做好财政资金清理工作,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加强财政资金清理,对于促进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确保存量资金得到有效的管理。针对目前财政资金管理中遇到的“暂存款”“小金库”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财政往来账户的清理,确保财政资金的清理速度不断加快,加大对已经借出资金和垫付资金的清算力度,促进财政资金回笼。完善财政资金垫支与借出审批监督制度进,预防出现坏账,尽可能地将坏账的数额减少。
7、加强对收取的存量资金管理。明确对收取的存量资金制定统一的方案进行统筹管理,财政存量资金收回后统一纳入次年财政预算,待预算批复后,部门依据项目进度提出申请,报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收取的财政存量资金应优先用于养老服务、促进就业等民生保障支出和机关事业单位政策性增支;其次是用于重大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支出。(吉安县财政局 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