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沧海一粟,春种、秋收、冬藏是我短短的一生。“鸟集乌飞,兔兴马逝”,小小的我伴着代代辛勤农人度过千载春秋,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了大作用。
世人称我为粮食,也唤我希望。我是儿童成长的养分,是年迈老人记忆中的味道。袁隆平老伯伯为了让我提高产量,大半辈子泡在稻田水池中。纵是如此,目前我仍不够养活全中国人民。可是在一些人的饭桌上,我沦为盘中道具,觥筹交错中,一片真心被错付。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相当于3000-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为此,我们国家倡导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号召,开展文明用餐理念的宣传,将节约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以小见到,使勤俭办一切事的原则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作为一粒米,我首先感知到了这种转变。我世代居住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跋山涉水后我来到云南烟叶复烤公司大理复烤厂,在这里食堂阿姨虽然不会手腕一抖,将我从打饭勺和职工的餐盘中横空捞起,却采用了更高明的手法。每天工作人员会将就餐人数提前统计,科学设计菜单,合理测算备餐数,调整菜品份量,严苛地打扫食堂卫生,这样,哪怕我不小心掉到桌子上,也能继续履行使命,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味。大家通过线上线下知道了我的经历,取餐时也养成了按需取餐、点菜适量、剩菜打包的习惯。逐渐将不剩饭、不浪费变成一种行为准则。
在我看来,这群人是真心待我的。穿上工装,他们是“珍惜粮食、拒接浪费”的复烤追梦人,脱下工装,他们回归各自的小家,教育孩子珍惜粮食,传承老一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将“光盘”理念形成习惯,用心推行,不仅将餐桌上的食物利用好,还把讲究适度、健康、责任的消费理念深植于心。
他们常说要珍惜现在安稳的生活,在云南复烤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当好践行企业使命、维护企业形象的排头兵。发挥榜样的力量、成为优秀企业精神传承的引领者,将云南复烤“一行”文化与社会风尚完美融合。
看到有这么多人为帮我实现自身价值我深感欣慰。我相信“高门食饮岂无弃,愿从犬马求其馀”和“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斧”的场景终将彻底成为过往。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拒绝“剩宴”的队伍中,一起“光盘”!
你们保护我,我守护世界。(云南烟叶复烤公司大理复烤厂 谭睿锦 李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