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主办,深圳华夏泰和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和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中集海工基于云-洋计算的深海海底观测网无线拓展观测系统研发项目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成果发布会在深圳举办。本次发布会对外发布了深圳市海洋经济产业关于深海通信技术领域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项目关于中集海工的产业分析成果。
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世界范围内,海洋发达国家积极推动海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应用,大力实施国家级专项,不断拓展战略利益空间。其中主要代表性的国家为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
国内海洋经济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海洋强国列为国家级重要战略。
2017年,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已正式立项,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逾21亿元。该项目将在我国东海和南海 的海底,分别建立主要基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海底科学观测网,实现从海底向海面的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和海洋灾害的立体观测。
2020年,“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刷新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同时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
我国海洋经济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以深圳为核心的海洋新城
深圳靠近南海,毗邻港澳,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发挥先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圳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而且靠近深海,是我国与深海距离最近的经济特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十分有利于深圳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深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圳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多年保持10%的增速,并且通过产业链的嫁接融合,逐渐渗透到海洋领域,对海洋经济发展起到了核心支撑作用,为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智能装备、海洋专业服务、海洋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中集海工:深海经济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近年来,中集海工开始将海洋油气装备形成的核心能力延伸到深远海渔业,目前已交付和在建累计共24座海洋牧场平台,已交付和在建4座深水网箱,成为全球深远海渔业装备设计建造龙头企业。记者了解到,中集建造的网箱可养黑鱼、黄鱼、石斑鱼等,可提供绝对营养、远离污染的高品质渔业产品。深水网箱拥有自动投食,自动检测等功能,仅需一手机就可以看到网箱养殖的各种信息,包括水温,水文等,实现了大装备养殖的智能化,数字化。据了解,这一功能让深海养殖变成可控可预测的产业,推动实现渔业养殖的工业化和产业化。挪威渔业养殖业拥有多家300亿、500亿的公司,中国通过深水网箱渔业养殖也有机会一下站在很高的水平。
在海上风电方面,中集海工积极依托在海洋工程、海洋牧场等领域积累的能力经验,通过自主创新和中欧互动,在海上风电领域实现转化,成功开发代表海上风电未来技术方向的各型系列风电装备。
中集在海工领域的成绩离不开10多年来持续的探索研发设计,该公司先后投入了数十亿元。目前中集在国内外拥有多个海工设计中心,设计能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