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中建七局张郭庄项目:让青年吹响项目管理的冲锋号

时间:2020-11-30 15:02:35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测量、计算、查验......”,经过严格的现场验收和资料考察,张郭庄项目顺利通过“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验收。连续加班几天的管理人员,疲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就在前不久,这个项目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验收。

向上活力,拼搏为荣誉而战

张郭庄项目是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率高达40%,装配率50%,总建筑面积18万平米,需要丰富的装配式建设经验。然而这个项目却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管理团队。在外人看来,张郭庄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大队”,项目条件好,进度快,荣誉多。但对于项目年轻人而言,项目既是展现自己的舞台,也是自己成长的摇篮。边学边干,苦学苦干成了这个“生产大队”的常态。

项目青年员工多,钻研劲头十足。人人都是现场管理员,人人都是施工安全员。项目员工有“随手拍”的习惯,现场发现隐患拍下晾晒到群中,大家一起学习整改。项目先后组队到优秀单位观摩学习、邀请专家到项目开展知识讲座,多次组织论证方案、完善计划,力求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加快进度。项目一个小伙子说:“我这学习强度并没有比学校少啊”。就是靠这种学习拼搏的劲头,项目员工在局和公司组织的多项比赛中脱颖而出,凭借卓越成绩和团队精神获评局“超英廉洁文化示范点”、“模范职工小家”、“示范性职工书屋”等多项荣誉。但项目经理却说:“荣誉只是对我们某一阶段成绩的肯定,最好的成长永远在明天。”

责任动力,践行使命担当

项目好,意味着任务重。张郭庄项目担负着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产值输出、人才培养等多项重担。

6月,北京市发生新发地发生疫情,丰台区骤然成为高风险地区,张郭庄项目员青年员工自愿加入核酸检测工作组,成为万人核酸检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志愿服务队辗转奔波于检测现场和项目部之间,没有抱怨苦累,将筹备好的物资第一时间运送到检测现场;青年突击队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坐下,就是8个小时的坚守,党员先锋队冲锋一线,筹备物资,搭建现场,组织分流,维护检测秩序。犹记得项目员工指着连夜等待检测的劳务人员说:“我们多检测一个人,就少一分风险,这是北京......”

8月,“北京暴雨”上了热搜,但没人知道,在整个汛期期间,张郭庄项目严格落实24小时在岗带班制度,成立抢险救援队,多次组织防汛演练,召开夜间防汛巡查动员会,对施工现场、办公区和工人生活区进行全面排查,确保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凝聚合力,共赢为成长筑基

“干的怎么样,关键看现场!”“让现场随时保持迎检状态成为一种常态!”这是项目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今年,张郭庄项目现场先后共计组织大型迎检活动近20次,举办百人规模以上观摩活动4次,每一次大型活动的背后,都是连续数日乃至数十日的鏖战:策划、分工、现场清理、接待、资料……,张郭庄项目迎检和观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项目员工团结共进也成为一种习惯,没有推脱,更多的是合作,没有抱怨,更多的沟通,员工们习惯了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检,习惯了用最好的心态去待人。

团队的每一份荣誉,都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努力。工程部的几位栋号长,经常打灰至深夜12点,一桶泡面,两根香肠,潦草果腹后又匆匆回到现场值守;技术部的资料员是个小姑娘,“长城杯”验收期间,手被玻璃割破,去医院简单的缝合,第二天又早早地坐在了岗位上;项目的厨师小韩经常在深夜为大家做加班餐;项目办公楼12点前未曾熄过灯……这些点滴的付出,只是这个团队“不达目的不罢休”工作状态的一角,

“他们总是铆着一股劲......”,这个年轻的团队从不是荣誉的守卫者,而是价值的创造者。一路同行,一路欢笑,下一场属于他们的“荣誉之战”已悄然打响......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