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类农业合作社随着农业快速发展由应运而生至异军突起,据了解,至2019年10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0.3万家,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成立的联合社10000多家。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普通农户占成员总户数的80.7%。其中80%以上的合作社从事种养业。农村合作社在促进“三农”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助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扮演了“大角色”。
产业集聚区西区农民合作社始建于2018年,总投资规模190万元,占地近百亩,起初是区政府专门为贫困户发展大棚特色种植产业而设立的服务机构。
“咱产业集聚区西区政府为咱贫困户想的真周到,为了咱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鼓励咱发展大棚特色种植产业,免费给咱建起了大棚,请来高级种植专家给咱传授种植技术,还专门为咱成立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农民合作社’,让俺享受到了‘生产资料供应送地头’、‘产中服务到地头’‘收购产品来地头’的既热情又周到的高质量服务”贫困户朱老黑高兴地说。
产业集聚区西区枣朱村反季香瓜已进入采摘高峰期,“合作社”以优质价格为大棚种植户签订销售合同,反季反基因品种西瓜将为当地农民增加年收入近100万元。
在枣朱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精准扶贫”给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枣朱村村民朱耀先、朱红旗、朱国献三人承包了村里的10亩大棚,“合作社”给他们无偿给他们提供启动资金、种植技术等,在“合作社”帮助下,他们承包的10亩大棚一季生产香瓜75150斤,获得收入45万元。共明年想再增加10亩,将种植规模增加到20亩。在他的带动下,相邻村也想尝试种香瓜……
近日,朱红旗一大早就请了近10位当地村民带上工具走进大棚,抓紧时间采摘香瓜,争取在反季期上市卖个好价钱。
“明年我准备再多承包些大棚,除了自己多挣一点外,还可以帮助乡亲们增务工收入,大家都是乡邻,一人富,不算富,大伙儿共同富,那才算真正的富。”朱红旗笑着说:
“产业集聚区西区农民合作社成立以后,为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致富增收指出了一条路子,同时又带动周边3个村近100名群众务工,日收入80到100元,年收入万元以上,为我们的脱贫攻坚和群众的稳定增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田峰告诉记者说:
农民合作社在该县产业集聚区的成立,催生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精准扶贫”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起到了“建基地、兴产业、带农户、准扶贫、巧致富”作用。
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胸有成竹地向记者说:“下一步,我们要指导农民种植一次性低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的“一低两高”大棚林果业。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上,要变着花样儿让俺产业集聚区西区的老百姓快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胸有成竹地说。
遍地全国、星罗棋布、星光灿烂的农业合作社,极大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升了农业科技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综合经营效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以及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