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皮肤科学杂志指出,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研究发现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成都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1]
致痘微生物导致痤疮形成剖面图
常见祛痘指南一览
新型祛痘多肽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排除坊间治痘产品副作用
为解决坊间祛痘产品常见弊端,众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始深入钻研皮肤活性多肽对于痤疮治疗之应用的领域。其中,以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抗菌肽和消炎肽命名的活性多肽复合物最受瞩目。抗菌肽,英文名为WKPep®Anti-Acne peptide ,为针对痘痘产生机理而开发的一种具有抗痤疮功效的新型脂质寡肽,因其结构为脂质改性分子结构,生物利用度高,能快速为肌肤所吸收,深入痘痘根源,将常见的致痘微生物进行细胞膜溶解,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值仅为31ppm[2](杀菌剂的抑菌能力一般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评价,MIC值越小,效果越好。)。消炎肽,英文名为WKPep® Multi-Soothing Peptides-1,是具备国家专利号[3]的抗炎舒缓复合肽,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抗炎舒缓效果:1.作用于阿片μ受体,进而通过作用于TRPV1受体,减少人体产生的促炎介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PR )和P物质(SP)的数量,降低神经元的刺激/兴奋,提高皮肤的耐受阈值,使皮肤对各种刺激、疼痛等不适感觉减弱[4]。
2.当肌肤受到紫外线等刺激,诱导皮肤表皮的角蛋白细胞产生促黑激素前体( POMC ),POMC进一步生成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 ),α- MSH是公认的皮肤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剂。是个13个氨基酸构成的内源性多肽。α-MSH进一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从而促进促炎细胞因子如IL-1、IL-6、IL-8和TNF-α的产生[5]。IL-8是一种趋化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细胞趋化和诱导细胞增殖。TNF-α是一种强效的促炎性细胞因子,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出现水肿和红血丝。消炎肽是一种仿生肽,具有与α-MSH相似功效,但是更易于和MC1-R相结合。通过结合和激活MC1-R受体,有效减少由UVB诱导并产生的炎症介质产生。经过体外测试,消炎肽需要1/30的地塞米松的剂量,其对抑制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TNF-α释放就达到药物地塞米松的抗炎效果[6]。
消炎肽抗炎机理路径
抗菌肽细胞膜溶解抑菌路径
皮肤活性多肽,见证皮肤科学未来
皮肤活性多肽物质性质稳定,生产工艺易控制,成为当下研发热点。中国化妆品多肽行业当前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巨大,而抗菌肽和消炎肽凭借着其对痤疮治疗效果的特点,在未来将被更普遍及广泛地应用在痤疮治疗的相关领域上。
[1]Working group for acne disease, Chineses Society of Dermatology. J Clin Dermatol,September 2019, Vol. 48, No.9.
[2] 见广微测报告[3] 一种具有抗敏作用的多肽组合物,专利号:ZL201610741500.X
[4] Peters E M, Ericson M E, Hosoi J, Seiffert K, Hordinsky M K, Ansel J C, Paus R, Scholzen T E. Neuropeptide control mechanisms in cutaneous biology: 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J]. J Invest Dermatol,2006,126 (9):1937-1947.
[5] Catania A,Gatti S,Colombo G,Lipton J M. Targeting melanocortin receptors as a novel strategy to control inflammation [J].Pharmacol Rev,2004,56 (1): 1-29.
[6] 见博溪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