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三星堆”成为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讨论,不同以往,在主流媒体详细报到前,网民已自发的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近几年网民越来越关注文化和知识类内容,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三星堆”,从《樊登读书》到《罗翔讲刑法》,网民越来越好奇知识、渴望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十篇中着重强调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强国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许多代表、委员都把议案、提案和建议聚焦在“精神脱贫”上。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了6座“祭祀坑”,此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掀起刷屏潮。人民网舆情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至3月22日14时三星堆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10.4亿,讨论达11.7万。
知识文化类内容近年来引起网络的广泛关注,从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火爆,到《唐宫夜宴》“出圈”。知识类内容在网络媒体上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年厚大法考的罗翔教授因为讲刑法在网络上爆火,哔哩哔哩账号“罗翔讲刑法”8个月粉丝增长超过一千万,单日最高增长57.6万关注。《博物》杂志策划总监张辰亮的生物科普账号在微博、短视频平台都有超千万关注。
罗翔和张辰亮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内容设计,让本是小众的科学传播变成了大众的科普传播。比之过去十年,国民的求知欲和求真欲不断增长,更加注重内容知识层面,更加追求真实资讯,而不是所谓“营销号”的负面刺激型资讯。
国民的主动求知是实现文化兴国的内驱力。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文化上,社会一旦对文化对求知有着需要,那么这种需要会比各种机构自上而下的“使劲”更能推进文化兴国的建设。
《樊登读书》的成功充分展现了民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望,《樊登读书》主张“帮助三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至2020年注册用户已突破4000万,设立了2000多家城市合作中心,累计举办7万多场线下分享会。
《樊登读书》影响辐射大,随之诞生很多相关知识类产品,轩辕教育集团创始人、“国际演说学院”院长姬剑晶2020年末推出视觉版的樊登读书《电影解读课》一年解读52部电影,主张“生活中的每个问题,都会有电影给我们答案”。
知识付费类产品逐渐逼近教育,引导全民学习热潮。
实现文化兴国、建立文化强国需要从内力外力两方面努力,在外力上需要政府提供适合优质文化繁荣生长的环境,内力上需要全体国民不断学习保持进步的动力,以此建成不断进步、勇攀高峰的文化强国,屹立在世界之上。
《十四五纲要》中也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说:“为文化生长打造个好环境,既围绕适应新时代要求,围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等主流方向,创造更多精品力作、传世经典,把文化的内容做强、做大。”又说“夯实文化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于世界的根,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记住身份的纽带。一个不断学习主动追求进步的民族,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才会有高度的民族自信。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