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沙旭升: 敢驳老蒋面子的报刊收藏家——冯翰飞

时间:2021-05-19 09:53:41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听说有一位居住在北平的报刊收藏家,收藏有清末及民国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价值之高,可补缺当 时南京中央图书馆的藏报。为了得到这些报刊,派人把他请往南京,委以中央图书馆馆长的重任,但他不从 !国民政府又拿出10万银元让他把报纸卖给“中央政府”但他不卖!无奈,国民政府为了得到这批报刊,于是把他软禁在南京。这位报刊收藏家就 是民国时期三大报刊收藏家之一的开封人一一冯翰飞。

冯翰飞,名恩绶,字翰飞。祖籍浙江慈溪,祖上大约于明末、清初迁居北京。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其父冯麟炳受 北京商会会长委派,到河南开封河道街开设宝兴隆金店,冯家遂举迁往开封。1888年5月10日,冯翰飞出生于开封。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8岁的冯翰飞考人开封“豫河客籍商军学堂”。1909年毕业,受拔贡,因无意政界官场,遂入 开封旅汴中学任国文、历史教员,并兼任浙江旅汴同乡会所办旅汴小学的兼职教员。做兼职教员只教书育人,不拿 薪俸,直至辛亥革命结束。

冯翰飞收藏: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河南发行的第一份报刊《汇报辑要》

早在学生期间,冯翰飞就喜欢上了文学写作和报刊集藏。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外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新闻报 》。该报创办初期,冯翰飞即向此报投稿、并担任报刊通讯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立宪派人士狄葆贤在上海创办《 时报》。《时报》创刊不久,冯翰飞就为该报写稿,以后又被聘为《时报》驻开封特约记者。《时报》从创刊起他就 开始订阅,直至1937年10月,《时报》停刊,《时报》是旧中国较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发行长达34年,每天发行三到 四张,从创刊号至停刊号,全部报纸他都收集齐全。解放后上海市图书馆所藏《时报》经整理发现缺少十多天的报纸。至今,冯翰飞后人仍存有当年冯所存整套的《时报》27200多张,时隔多年弥足珍贵。

冯翰飞收藏齐全的《时报》,(1904-1937)刊行。

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创办了《浙江潮》。1906 年河南籍留日学生相继创办了《豫报》《河南》等。为了收藏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冯翰飞几次托友人从日本寄至开封。为此,他曾三次遭到警方的抓捕。

于右任为冯翰飞题写对联(冯翰飞后人冯祖铨藏)

清末时期,冯翰飞曾于1908年与同学梁永祚在开封合创《开封日报》,当时,因警署不与立案,最终未能发行。1913年, 冯翰飞在开封南书店街开设开封总派报处销售书报。1914年,他赴北平,第一次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因故没能考中。 1916年9月,于右任在北平创办《民言报》,该报馆租用冯家在宣武门外西草坊24号的老院。当时,冯翰飞的姐夫曾 鸿甫担任该报主笔,由于曾鸿甫的关系,冯翰飞与于右任交上了朋友,且关系十分密切。当年,于右任曾为冯翰飞写过不少书法作品,至今有些仍为冯家所珍藏。

民国六年(1917),冯翰飞创办的《豫言报》

1917年1月,冯翰飞回到开封,在开封创办《豫言报》,该报创办一年后停刊。不久,冯翰飞第二次到北平参加高等文官考试, 名列优等,初分到财政部,因无心于此,后改派铨叙局任职员。这一时期冯翰飞在北平收集了大量的清末,民初发行 的报刊。冯家现存的《北平晨报》、《北京大同报》、《京津时报》、《北京公民报》、《顺天时报》等 30 多种 北平报刊,都是当年收藏保存下来的。其中还有宣统二年的《开通画报》和光绪三十年的《京话日报》及宣统二年 创刊的全套《国风报》,更是集报罕见的珍品。

冯翰飞收藏:清末时期的《国风报》

1927年北伐战战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冯翰飞因身体不适留居北平,全心于报刊收藏。1930年,应同学天津卷烟局长郑平甫之邀,到天津卷烟局任印发科科长。时值一年,在天津收集到的报刊就多达40余种。其中,光绪三十一年的《津报》、《天津日日新闻》、《新天津报》等几十种天津发行的旧报刊至今在开封珍藏。

冯翰飞收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发行的《新小说》

1933年,蒋介石听说北平的冯翰飞藏有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当时位居全国三大报刊收藏家之首。价值极高,且能填补南 京中央图书馆报刊藏存的空缺。蒋介石听说于右任、劭力子与冯翰飞有交往,便问于右任:“北平有个冯翰飞,藏 有不少报刊听说你俩关系不错,你告诉他,把报刊交给‘中央图书馆’,他若同意,可让他来当中央图书馆馆长。”于右任说:"我俩虽关系熟,我了解冯翰飞,我去了怕说不下来......”于是,蒋介石又派劭力子去北平传话,邀 冯翰飞来南京。蒋派专人与冯翰飞协商,若把报刊全部交给国民政府,安排冯翰飞出任中央图书馆馆长…冯翰飞执意不从。蒋介石让人再提条件:若转让,国民政府出10万银元。冯翰飞听后,一口拒绝,并说:“吾以收藏书报为乐,不为卖,若 需资料可查阅。”冯翰飞驳了蒋介石的面子,使蒋介石大为恼火,遂将冯翰飞扣压在南京。好友于右任闻讯后,几次向蒋求情,冯翰飞才得以脱身返回北平。

冯翰飞返回北平后,怕所藏报刊再遭不测,于是带领全家连同所藏所有报刊再次回到开封。1936年,冯翰飞幸运购得创刊初期发行的《河南官报》20余册,与所藏的《河南官报》,从从清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初五创刊,至宣统三年十二月停刊的《河南官报》30册全部收全,一册不少。为此,冯翰飞兴奋异常,得到这批《河南官报》,使冯翰飞收全了清代末年河南发行的所有报刊,在全国河南报刊收藏中首屈一指。直到新中国成立,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兴奋不已,说:“能收全清末河南发行的全部报刊,实乃千古奇遇。”

《河南官报》19041911年(河南)

1938年,中国共产党创刊的《新华日报》在敌战区汉口发行。当时,订购《新华日报》常遭到当局的监视和检查。为了收藏该报,他冒着风险,让在汉口鄂岸盐务稽查处工作的儿子冯承基秘密订阅。最终才使他集全了从《新华日报》创刊号,至1938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迁往重庆前,在汉口发行的所有全部报纸。

1938年6月,开封沦陷。为了报刊安全,冯翰飞事先花了4000元,在院里隐蔽处修了个防空洞,秘密把报刊藏在里面。在日军占领开封的七年间,为了报纸的安全,冯翰飞很少出门,及乎不与外界联系。期间驻防开封日军曾闻信到冯翰飞家搜查,抄走吴道子和宋代名画等5件,书籍6种,古物7件…,所幸报刊没遭不测,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冯翰飞才继续报刊收藏。

冯翰飞收藏:民国初年的《大梁日报》(河南)

1945年,冯翰飞在开封存德里创办了河南历史图书馆,专门收藏河南出版的各种报刊及有关历史资料。宗旨是为集藏河南历史文献,编印河南文献史料。该馆虽不公开阅览,但服务于社会,为有关单位和学校提供查阅。冯翰飞收藏的报刊,主要是清末民国时期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等地发行的各种报纸的和期刊。因为长期住在北平开封,所以两地只要有新报刊发行,出版一种他就保存一种。收藏其它省份的报刊,大量的是靠自己订购,另外无论是在北京琉璃厂,还是开封相国寺的旧 古玩摊上,他见有出售旧报刊就购买。若发现所藏的报刊缺份少张,或发函求购补寄,或到外地报社补购,甚至在报上发广告求购某日所缺报纸。一次因各种方法都未凑效,他竟至徐州以每块大洋一张高价补购。所藏报纸莫说是缺份,即便是缺角、空洞之类的残次,他都要求调换,以利保存。他收藏的报纸 全部一张三折,单页穿插对放,保持平整,半年一打装箱摆置。每年夏天还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翻凉,撒药灭霉防蛀。他本人在报库中央放床睡在里面,以便更好地守护和保管。冯翰飞收藏的报刊一般不往外借,关係好的友人借阅也要签字画押或打借条,以免丢失。

解放战争期间,冯翰飞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解放军做了不少工作。1946 年至 1948 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开封到处白色恐怖。当时冯翰飞以河南省公路局顾问的公开身份,秘密与中共地下党汴郑工委书记刘鸿文取得联系,并帮助找到失散在开封的地下党员郭海长。

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位于市中心的鼓楼广场战斗激烈。当时,指挥攻打鼓楼的指挥员王小宝就在离鼓楼附近的冯翰飞家中。为了安全,冯翰飞的儿媳杜吉人帮助解放军指挥员与中共开封地下党取得联系,并安全转移。

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开封城内尸横遍地。为防止疫情发生,冯翰飞找到开封磨业工会,派人把城内尸体运往城外掩埋,避免了灾害发生。民国时期,冯翰飞在国内多家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中1945年12月1日至1946年4月24日《中国时报》上连载了他以禹鼎为笔名撰写的《开封沦陷记》。这篇连载长达5个月的重要史料,解放后被《河南文史资料》1997年至1998年,分为上、中、下三期连载,足见其存史价值。

新中国建立后,冯翰飞被聘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通志》编纂,并担任革命展览会委员。1956年,冯翰飞著《开封变迁小志》两卷。解放初期,冯翰飞全家有 20 多口人,全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仍一如既往的坚持报刊收藏。这一时期,他订阅有《河南日报》、《大公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以及《红旗》杂志等多种报刊。

冯翰飞一生无意为官,不媚于官府,喜交朋友,尽管与国民党要人于右任、张钫(亲戚关系),曾洪父、赵冠吾(二人前为姐丈,后为妹夫)等私人关系很厚。但自身仅为河南公路局顾问。冯翰飞一生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报刊的收藏,收藏的报刊,时间从清末到1966 年 8月。地域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西、澳门等全国大部分省区。更有价值的是,这些报刊从创刊至停刊,完整齐全,一份不少。

晚年,冯翰飞担心其事业后继无人,孙女报考大学,他执意要她报考历史专业。神志不清时,还嘱咐家人、为其代收代藏书报。1965 年5 月 30 日,冯翰飞在开封病逝。去世后其家人继续收藏报刊,直至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中,冯翰飞一生收藏的报刊被视为“四旧”被红卫兵查抄,损失巨大。上世纪80 年:代落实政策,归还了部分报刊。其后人现存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报刊尚有 110 余种,44000余张报纸;期刊约 100 余种,2000 余册。

冯翰飞先生书报收藏的业绩,名垂青史!(作者:沙旭升,照片为冯翰飞之孙冯祖铨提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