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连央视点赞的临期食品,到底值不值得做?松鼠喔喔带你开启又一时代机遇!

时间:2021-09-09 15:31:15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连央视点赞的临期食品,到底值不值得做?

临期食品值不值得做?

松鼠喔喔品牌隶属于华沣集团,是一家综合性新零售创新公司, 全国运营总部位于成都,华沣集团立足零售行业,是具有零售业供应链资源优势的品牌企业,目前华沣集团已经和国内十大主要省区260个国内外知名厂家库存分销合作,实现了产地直供、规模采购。国际方面,也已经与新西兰、智利、美国、泰国、厄瓜多尔、加拿大、墨西哥、澳洲、意大利等国际知名企业展开产销合作,实现SKU15000+。松鼠喔喔是一家主营折扣商品的连锁品牌。相较于普通折扣店品牌单一,商品库存少等诸多特点,松鼠喔喔以其独有的供应链优势,产品直接由跨国品牌商或国内工厂供货,去掉品牌溢价和广告成本,让价格回归理性。这既能保证店内商品种类齐全,囊括吃、用等多方面,不仅品牌和产品超千个,且库存充足,又能以市场价1-5折的价格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真正做到物优价廉。

这几天,微博、B站、、小红书等众多平台上关于临期食品的话题很集中,其中,微博上“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已突破1亿。

今年5月,央视播放临期食品新闻称这是一场一举多得的胜利。将临期食品流转出去,可以缓解商家的库存积压;对于食物本身而言,也是一种避免浪费的行为;对消费者而言,更是可以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报告指出,这条赛道上今年涌入不少创业品牌,特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一些具备资源的个体户。这样的店铺主要集中在电商平台,以及社区周边小店。它们存续时间长,规模不大,集中度差;

■二是拥有资本助力的创业品牌。这些品牌融资额度聚焦在A轮及以前,也不乏明星机构的参与。

松鼠喔喔,定位于快消品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库存尾货处理商。目前已经与旺旺、费列罗、汉高等200余个品牌建立尾货合作关系,销售渠道为线下实体店。

机遇还是陷阱?

有行业人士指出,2020年我国零食产业总产值规模超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临期食品潜力巨大。

购买“临期食品”,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大牌的产品,更有种“薅到羊毛”的快感。

在拼多多上,有家临期食品店的粉丝已超过9万人,拼单超10万件。

在拥有7万人的“我爱临期食品”豆瓣小组的简介里,就直接写着:“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时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

又一新风口?很多人都在买的“临期食品”到底啥名堂?

近日,“临期食品”这一概念进入大众视野。在豆瓣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的讨论热度高居不下。记者调查发现,在深圳,爱“淘”临期食品的群体也不少, 除了部分商超已开设临期食品专柜外,街头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专卖店,让不少人趋之若鹜,活跃在线上线下的临期食品,是否将成为新的销售风口?

临期食品线上火爆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价格优势,是临期食品成为消费新宠的主要原因。

110克的灌装乐事薯片6.88元,50克蛋黄酥1.45元,瓶装星巴克8.8元,112克印尼进口曲奇饼干不到5元……这是一家线上进口食品折扣店的商品报价。90后彭潇是店铺常客,他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半个月就会来选购一次,最近的一次,他下单了7件零食,总计32元还包邮。算下来,这个价格比超市里正常零售价格便宜了将近一半。

在淘宝上搜索临期食品,跳出来的商品数以万计。一家开店5年,综合好评率超过99%的临期食品售卖商铺,粉丝数已达到155万。店内销量较高的“锅巴”,一个月内有超过5200人付款。

此前淘宝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网购临期食品。而在这些临期食品的评论区,常常会出现类似“价格相当强大”“宝藏店铺,多次回购”“隔段时间会来采购一波,这次买了超级大一箱才100多元,巨巨巨划算”留言。豆瓣上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短短半年就聚集了3万多人,B站上“100元买N吨零食”的开箱视频吸引了众多人围观。

线下也有不错的商机

临期食品线上火爆,线下也有不错的商机。在深圳,街头已经出现了不少临期食品专卖店。位于福田连城新天地二期的大汇仓就是一家临期食品专卖店,记者看到,店里主要出售的是进口食品,也有少部分日化品。店面虽然不大,但选购的人可不少。“超抵买”“2折起”的标语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

正在选购商品的宋小姐告诉记者,经常在中午下班的间隙过来“淘货”,有时候也会与同事拼单, “说是临期,但实际距离到期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零食很快就吃完了,其实没什么影响。”

店员告诉记者,膨化食品、饼干、饮品类是最受欢迎的的畅销品,并且与想象中更喜欢“图便宜”的中老年群体不同,店里的回头客大都是年轻白领和学生, “他们往往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更高,而且对自己的辨识能力,挖宝能力更自信”。

临期食品已撑起百亿级市场

临期食品的市场到底有多大?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从供给侧来看,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渠道中,排名前三的是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和社区生鲜连锁店。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6岁至35岁的占比为47.8%。值得关注的还有,在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中,超过四成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

艾媒咨询行业分析师认为,食品市场产能过剩是临期食品出现的主要原因。随着越来越多临期食品的出现,临期食品的市场价值也逐渐被发掘。 从最初通过小规模的店铺进行临期食品的折扣销售,到线下直营店的出现,再到临期食品被放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行业的受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

新赛道赢得资本关注

实际上,临期食品这一赛道已经开始赢得资本关注。2020年,凭借售卖2-5折临期食品和日化产品的松鼠喔喔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值得指出的是,临期商品销售并不算特别新鲜的事物。许多年前,深圳一些大型超市,包括永旺、沃尔玛、Ole等都开设了临期商品专区,尤其是临近保质期的生鲜品类打折促销,更为常见。尤其2020年疫情影响,很多实体店没有营业,导致了大量食品滞销。产业链的上游出现了囤货积压,处于下游的特卖零售却正好迎来一波发展商机。

这届年轻人,正在偷偷买临期食品

原价50元的蛋糕特价10元3份

18.9元的香辣海带结卖4.5元

56元一箱的酸奶卖29.9元

12.8元的矿泉水现价0.5元

……

什么样的打折?力度如此之大?

说的就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

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近年来

“临期食品”经济可谓风生水起

据央视财经报道,

我国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超百亿

超4成受访消费者

表示愿意购买并推荐临期食品。

很多超市设置了临期食品专柜

某电商食品行业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以年轻人为主,90后、大学生,包括在二三线城市上班的青年人。

街头巷尾的临期食品专售店

生意更是好得嘞

几乎每天都人头攒动

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的难题,

如今不但不愁销,

还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并非只有老年人精细打算会过日子

临期食品早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据调查,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中

26岁-35岁的占比为47.8%

同道中人还成立了专门小组

“用打折的价格,

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临期食品:销售难题变身另类商机?

进口食品“白菜价”引热购

临期食品:销售难题变身另类商机?

  天猫超市里每盒16.6元的泰国椰子水10元3盒,网上售价25元一包的德国进口巧克力威化饼干10元2包,原价6元一瓶的马来西亚进口苏打水10元5瓶……这些平时售价不菲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价”出售。如今,这样的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正在京城悄然兴起。

  往日让一些商家头疼难以处理的临期食品,似乎正成为一种新的商机。而这一商机也推动了曾经的小众进口食品,以极具竞争力的低价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临期进口食品店火爆社区

  “广受欢迎的马来西亚青椰果汁再次到店,日期到7月2日,特价10元4盒,24元一箱!”“给我留两箱,晚上去拿!”“我要一箱,下午拿!”……每天,在一个名为“进口食品折扣店”的微信群里,这样的对话频频出现,很多货品还没有摆上货架,就已被订购一空。

  这个微信群属于一家位于西城区广外大街的进口食品折扣店。在和小卖部一样的实体店内,花花绿绿的商品多是来自东南亚、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的进口食品。这些食品基本都临近保质期,短则10天半个月到期,长则八九个月到期。

  “刚开店的时候,很多人一进门,掉头就要走,说你这都是进口食品,肯定特贵。”每当这个时候,店主陈婕赶紧拦下顾客,“您看看价格再说。”临期食品价格一般都在原价的两折左右,低廉的价格迅速吸引了大批顾客。

  开店不到一年,小店已经成为社区内的“明星店”,每月流水达到“10万+”。店内常客既有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也有平时精打细算的大爷大妈。与陈婕店铺同品牌的加盟店,开在地铁站周边等人流量更大的地方,月流水一般稳定在25万元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近一年来,类似的临期进口食品店在京城悄然兴起,并以超低价格迅速吸引客户。形成连锁规模的品牌包括“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等,连锁规模已达10余家。此外,记者登录淘宝发现,平台上也出现了不少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网店。

进口食品易临期成商机

  早在这些进口食品折扣店兴起之前,其实不少人就有着“捡漏儿”临期食品的经历或消费习惯。各大商超,几乎每天都会有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通过打折、捆绑等方式进行促销。市民陈女士就经常“捡漏儿”临期食品,“像晚间商超半价出售的面包、饭团,还有一些高端进口超市捆绑促销的进口酸奶、饼干等,我都常买,价格便宜,又没到保质期,尽快吃掉就可以了。”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进口食品的消费购买力提升,除了一些专营进口食品的店铺,各大商超也都开设进口食品专区。一位物美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扩大进口食品销售规模的同时,进口食品也成为了商超里最易临期的商品之一。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从2009至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大量进口食品的涌入,也催生了大量临期进口食品。有商家敏锐嗅到其中商机,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折扣店由此应运而生。

  刘先生是一位临期进口食品渠道供货商。他告诉记者,每周他给临期进口食品店供货的总价近20万元。近一年他发现,瞄准临期进口食品商机的淘金者明显增多。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