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绣、平绣、拼布绣、蜡染、织锦……当这些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传统技艺遇上Z世代潮玩棉花娃娃,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2021年11月7日,由潮流亚文化品牌Rua娃吧联合云上公益、杭州凤起地铁商业街发起“棉花娃娃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国际大学生节非遗创新展” (简称“非遗创新展”),引发关注。来自杭州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和参展市民,在现场过了一把不一样的非遗传承体验。
“这些娃娃好可爱,原来非遗传统工艺还能这么潮。”在“非遗创新展”现场,不时有市民驻足观看并发出感叹。
“看着这些身着改良虎头帽、云宝鞋、小礼服的棉花娃娃,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这些很潮的娃衣,是由来自仡佬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非遗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现场共21套款式各异的小衣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非遗技艺曾面临传承难题,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推动,传统非遗技艺传承迎来转机。棉花娃娃最早源自韩国,于2019年进入国内后凭借可爱的造型迅速得到Z世代的青睐,将年轻人爱好的棉花娃娃与传统非遗工艺有机结合,让年轻人认识并爱上非遗技艺,正是本次展览的目的所在。
今年10月16日,值东华大学70年周年校庆日,Rua娃吧与东华大学联合发起了一场非遗传统工艺娃衣设计比赛,共有7位非遗传承人,21位服装设计学生共同参与此次比赛。Rua娃吧用棉花娃娃为载体,让逐渐消失的非遗技艺走向大众视野。比赛过程中还发起了网络投票推选最佳新“绣”奖,由于内容新颖、娃衣造型别致,成功吸引了上万网友参与投票。展会工作人员介绍,活动现场的21套娃衣,正是该比赛的成果之一。
据悉,展览地点位于杭州地铁凤起商业街地铁公益空间内,活动时间从11月7日开始持续至11月21日结束,内容主要涵盖“非遗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技法介绍”、“公益棉花娃娃展览”以及“非遗元素自闭症画作”等板块。
据了解,这不是Rua娃吧的第一次跨界合作和公益行动。
2021年7月6日,Rua娃吧官宣与快乐星球IP达成合作。7月11日,Rua娃吧与华语音乐类奖项“东方风云榜”合作制作盛典棉花娃娃。(11月17日,该棉花娃娃登上盛典主舞台,与各路风云歌手同框,成为史上第一个“娃娃奖杯”)。
2021年8月1日,Rua娃吧官宣与汉服品牌“汉服广东”、“衿娥”、“南京梧翎凰绒花”合作,使棉花娃娃真正覆盖三坑群体,实现了Z时代潮流元素的融合。
当前,汉服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汉服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风潮。汉服文化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作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自我表达,它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2021年10月5日,Rua娃吧汉服娃娃“青青”和“阿竹”现身第三届江南汉文化艺术节,被多家媒体报道。
在爱好者看来,棉花娃娃的兴起,与个性圈层的崛起密切相关。在微博,棉花娃娃超过JK、汉服等,长期占据微博超话潮物榜的榜首。每天都有大量玩家在各类网络社区讨论、分享关于棉花娃娃的动态或故事。
图:“一起Rua娃吧-全国巡回之旅”棉花娃娃展上海站
2021年8月26日,Rua娃吧官宣与Lolita品牌“PreciousClove”合作制作“囚牛问琴”同款娃衣。
rua娃,是娃圈表达对娃娃的喜爱之情,其实际含义类似于“吸猫”“撸狗”。为了提高在网络聊天的效率,久而久之在娃圈形成了特定的语言,娃圈内大家都遵守着这种亲切的交流方式。“娃圈”涉及的娃娃品类繁多、价格不等。比较常见的娃娃主要有棉花娃娃、BJD、OB11、小布娃娃等。2019年,国内娃社“龙魂人形社”曾经做过一个店铺用户调查,据阿零分享,用户性别比例中女性用户高达95%以上,16岁-22岁用户占比近一半。根据入圈时长来看,在三年以内的用户占7成比例,也就是说随着文化生活开放与生活水平提高,近三年,开始有大量用户涌入娃圈中,年龄层覆盖广泛。棉花娃娃、BJD、OB11、小布娃娃等成rua娃标配。随着棉花娃娃在国内不断地发展,其可爱治愈的软萌形象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女孩的喜爱,不带明星属性的“无属性娃”和“娃衣”也迎来快速增长。那些由画手独立创作、且与明星形象没有关联的棉花娃娃被称为“无属性娃”。玩家在购买了娃娃后,往往还会给棉花娃娃购买各类小娃衣、小娃饰,因此棉花娃娃具备较强的“养成”属性。
随着国内娱乐产业及偶像周边市场的快速发展,以棉花娃娃为代表的新潮玩类娃娃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并加入到rua娃大军。年轻女孩们购娃、养娃、晒娃,并通过棉花娃娃展开社交活动,逐渐形成了“娃圈”这一个性圈层和独特的“rua娃文化”。2021年10月4日,Rua娃吧与檀健次工作室合作,推出檀健次生日会款棉花娃娃。10月10日,Rua娃吧与Lolita品牌“NDC_玻璃纸之夜”合作制作万圣节联名款“亚当斯庄园”Lolita娃衣。
喜欢rua娃的用户集中在14-30岁的年轻女性中,这些“娃妈”还会不定期一起会面交流“养娃心得”,如果时机合适还会给娃娃拍摄一些精美的“私养照”。娃娘娃爹们都很乐意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孩子”的美照。2021年10月15日,Rua娃吧与潮流品牌“muchocho”联合创作的棉花娃娃在上海时装周露面。10月17日,Rua娃吧与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合作,制作第一只乐队元素的棉花娃娃。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有意识有思想的年轻人开始加入rua娃行列,他们开始关注版权、文化、IP开发的棉花娃娃。娃爹娃妈们对待娃娃的态度丝毫不逊色于一些真正的爹妈。
以棉花娃娃为例,这种主体都由棉花制成的玩偶娃娃,最早源于饭圈文化盛行的韩国。经纪公司将娱乐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并制成身高10-20厘米左右的棉花娃娃。形象可爱又自带明星属性的棉花娃娃一经推出,就成为广受粉丝欢迎的明星周边产品,几乎每个追星女孩都渴望得到一个偶像同款的棉花娃娃。由于轻便、易于携带,不少饭圈女孩都会带着爱豆形象的棉花娃娃去各类明星活动现场,为偶像应援。而除了形象可爱,玩家还可以通过给棉花娃娃更换衣服、加配饰品等方式来进一步满足“养成”心理。
也愿意为了自我和某种个性文化的认同而战。但个性并不意味着盲目或玩物丧志,在各方面的引导和年轻人的自律下,Z世代文化虽然有个性张扬的一面,但总体仍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2021年10月12日,Rua娃吧官宣与艺术家宫西达也达成联名合作,制作宫西达也恐龙系列棉花娃娃及娃衣配件。
Rua娃吧在娃圈的玩家看来,娃娃和人形手办或者其他的玩具不同。它们是拥有“灵魂”的。
在娃圈,娃娃的拥有者被称之为“娃娘”和“娃爹”。他们不是买娃,而是“接娃”;购买娃娃时的配饰赠品是“嫁妆”;等待娃娃生产的过程叫“孕期”,生产娃娃的厂家被称之为“娃社”,围绕娃娃展开线下聚会叫“娃聚”等。
据网络调查显示:"养娃"是一件高度氪金的爱好,在养娃圈给娃定期换妆、买衣服、准备"娃屋"甚至别墅,随便一项都要花费数百甚至上千元,一些高端玩家氪金几十万都是常事,娃圈内大佬一套140的娃娃衣开售一小时就卖出了2万多套,销售额突破500万。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背景的玩家,对娃娃产生喜爱的心理原因,也不尽相同。
有关数据统计,在北上广深这些成本最高的一线城市,现实养娃普遍水平在200万左右。
谁能想到,娃圈的有钱人,愣是把一个虚拟娃,养出了真孩子的金额。很多网友感慨说:rua娃也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