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诗化教学——青年教育家、诗人张明蕴诗集《上海以西》于近日出版

时间:2022-02-23 09:45:03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张明蕴诗集《上海以西》于近日出版。

《上海以西》是张明蕴的首部诗集,收录了他从2012年到2021年十年间写作的主要诗歌作品,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佘山》《庄晓》《致兰波》《给毋江伟》等。

关于创作的目的、初心,张明蕴则如是说,“文学的本质是人学,把人当人的学问,呈现的方式可能殊异,但是殊途同归。在这个本质上再考虑其艺术性,如果悖离了这个初心,那么再繁复的手法也都不值一哂。”

谈到创作的形式与主义,张明蕴则援引法国诗人阿尔图尔·兰波的话“诗若有其形式,便赋予其形式,若本无定型,就任其自流”来论述形式并不重要,不必分高下,也不需要用某种主义或形式去限制创作,不必作茧自缚。

“但是就写作的难度而言,我所受的教育明白地告诉我叙事诗是诗歌写作的最高形式。有话好好说是散文,有话不好好说是诗歌,这句话窃以为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好好说是散文,再者——不好好说是诗歌,继而——好好说是叙事诗,而能达到第二个层次的就已然很难得了,更毋庸言第三层次。我自己大抵是不算入了门的‘layman’”张明蕴如是说,而所以钟爱诗歌则因为真正的诗歌在精神层面和价值追求上更加感性,往往有利于回溯到情感本身。

谈及创作的不足与期许,他讲,时常时候觉得从前幼稚,习惯于向自己开炮,否定自己,但是也会羡慕自己曾经光怪陆离的想法,至于他人的评价从来不应当是第一要义,也不会拿来当作否定或者认可自己的依据。他讲最想达成的境界是“只把写作本身当作一回事儿的时候。”

谈到诗歌和教学的关系问题,张明蕴则称诗化教学在教育界的出现并不是他的首倡,在他读中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是诗化教学理论的践行者,而他也是在那个时候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原来上课可以这么有魅力,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是浑身发着光的,那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发着光的人。”

他说诗化教学对于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老师本身要读过很多书,作为一个启蒙者不见得能在某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他一定是一个涉猎广泛的杂家,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启蒙者。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好坏,清晰明白地知晓所以好所以坏,这个时候去教学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去溯源,明白是什么的前提上还可以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深入浅出,学生在掌握方法以后再去进行学习就不仅可以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享受这个这个学习的过程,这就是诗化教学的初心和使命。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