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青年画家陈晋渔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是中国画特有的画种,它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山水画,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就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山水画发展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大家,历朝历代都有其代表画家及优秀作品,它经历隋唐的发展,一直到了宋代,山水画的发展才达到高峰,并且从选材到技法它都有了一个飞跃。
据资料显示,陈晋渔,别署帚庐,曾用名陈斌。一九八二年正月初四生于蜀南古蔺县,赤水河畔,白岩望龙坪。硕士。师从苏甦教授、陈航教授。苏葆桢先生再传弟子。现居温州,专事绘事。立志于复兴禅意画。擅长画松鼠、长臂猿,皆工山水、禅意人物、残荷、松林山水(幼松)等。
陈晋渔自幼喜涂鸦,幼时贫,常无合适纸笔,则寻木炭、白石、色石于墙壁、大石板、地面涂画。受堂兄的影响,常画道士仙佛、菩萨、飞天、门神等题材。二00三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0六年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国画班。二00七年保送苏甦教授免试研究生研习苏氏粉彩花鸟画,以苏葆桢先生作品为范式,上追明代徐渭、陈白阳,以宋代花鸟小品为师法,初得笔法。同时师从陈航教授学习传统山水画。研摹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夏圭等南北派画风;最后以巨然和尚为师法,理研《湖山春晓》、《秋山问道》等作品,以此构建了松林(幼松)山水的法脉。二0一0年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今武汉传媒学院)。二0一三年至今,多有上手海外回流字画真迹,如元代中锋明本、一山一宁等。再一次引发我对禅意绘画的反思,也想重拾少年时对道释飞天等题材的喜爱。至此,以北宋易元吉、南宋牧溪为师法研习长臂猿的画法,并结合清代虚谷的的画法,形成一种对松鼠画法独特的表达。禅意人物师法梁楷、玉涧、因陀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