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奋斗的姿态一路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在探索中铸就辉煌、在前进中开创未来。迈步新征程,青年干部更要主动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在坚守信仰中磨定力、在为民办事中守情怀、在实干担当中练本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仰保持“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专题纪录片《绝笔》中,夏明翰、吉鸿昌、蓝蒂裕等10余位革命先烈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绝笔信,字字滚烫、句句千钧,彰显着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仰信念,揭示出我们党历经苦难而成就辉煌的精神密码。“信仰牢固,则风雨如磬。”回望来时路,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信仰为“灯塔”、把理想作“船帆”、用信念筑“基石”,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拼搏,带领着中国人民风雨兼程、闯关夺隘,把一个贫穷落后、风雨飘摇的国家建设成了如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当前,正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青年干部当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豪迈,始终坚定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用信仰践行使命、用定力谱写忠诚。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的为民情怀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当代愚公”黄大发,耗时30余年在海拔1300多米的灵宝山上开凿的“大发渠”,20多年来奔流不息,流动的精神丰碑向世人诉说着一位共产党员坚定的初心、勇毅的担当和澎湃的真情,印证着时代楷模风雨砥砺的“为民情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再到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中国共产党人永葆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置身于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实干担当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实战本领。担当可攻坚,实干得民心。许多先辈楷模们为我们做出了实干担当的表率,焦裕禄以“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带领兰考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李保国每年扎根农村200天以上,让140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用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的家国情怀担起了兴邦重任,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敢于啃“硬骨头”,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攻坚、实干担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矢志奋斗,逐步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些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是实干担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置身于实现伟大复兴新征程,青年干部要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激扬“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自觉投身到创新的时代潮流,在栉风沐雨中强筋骨,在破解难题中练内功、在开拓创新中蓄能量,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肖欣 张长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