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红旗渠精神永不灭

时间:2022-11-25 10:21:32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修建过程中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以发愤图强、奋发有为姿态创造新的奇迹。

坚持自力更生,与天斗,与地斗,始终不认命不服输。旧林县流传着一首民谣,“旧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干河滩,有雨冲的粮不收,没雨旱的籽不见。”为“逆天改命”,林县人无惧一穷二白的财政、“九峡十八断”的漳河水,自筹资金、自制水泥,历时10年,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在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叠生的太行山上修成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但对比当下,一些人“等靠要”“守摊”“躺平”思想严重,遇到难题绕着走,出了问题找客观原因,所负责的工作一直毫无起色、不见成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未来我们还将遇到更多的“腊子口”“娄山关”,必须始终保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的担当砥砺奋进,笃行不怠,创造更多记入史册、让群众“点赞”的佳绩。

坚持艰苦创业,地为席、天为盖,始终不怕苦不怕累。“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面对重重困难,修渠工人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白天抽空到山上割草,夜里把草铺在石板上,便是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60年代的林县人通过艰苦创业,打通了“生命渠”,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的发展五部曲。天下之祸不生于逆,生于顺。当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重大成就,但成绩越大,条件越好,喝彩声越多,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做好吃更大苦、受更多累的思想准备,始终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勤俭节约,无惧风雨挑战,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坚持团结协作,人心齐、泰山移,始终不折腾不内耗。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50多万人口的县,前后有30多万人接力修渠,跨经两省,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挖砌土石方1640万立方米。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强调“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过去我们依靠团结协作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进军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上下“一盘棋”,不折腾不内耗,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同舟共济、举措上同频共振,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再向前,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无私奉献,不贪生、不怕死,始终不计较不算计。红旗渠工地是个大学校,也是个大战场,共有81位优秀儿女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年龄最小的仅17岁,涌现出像马有金、路银、任羊成、王师存、李改云、郭秋英、张买江、韩用娣等一大批红旗渠建设模范,他们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渠”。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代代革命先烈不图名不争利,舍小家顾大家,以生命赴使命,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现如今,我们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多打大算盘、少打小算盘”,少一些自我中心的算计、少一些斤斤计较的敏感;在考量“性价比”“回报率”的同时,也考量心灵之得、精神之获,这样才能拥有更饱满的意义、更珍贵的价值和更丰盈的人生,才能被历史和人民和铭记。(中共阆中市委组织部 向俭霞)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