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组织工作是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服务决策,而决策最终是服务人民。组工干部作为基层的“观察员”“发言人”,既要勤于捕捉民情,更要善于挖掘群众需求,反馈群众声音,答好“人民满意”的试卷是组工干部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要及时当勉励,更需心怀三把“尺”。
在行事作风中要恪守为民初心的“标尺”。人民至上、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是组织工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组织工作的一个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人民”的烙印,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作为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切实贯彻到基层治理的实践当中。如果党性不坚定,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基层假调研、真作秀,就会远离民众诉求,疏远干群关系,长此以往,助长“官僚主义”的歪风邪气。“为民”二字朴素却厚重深远,需久久为功,对群众的感情“真一分”,干部作风就会“进一尺”。立足新时代“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组工干部只有俯下身子,撸起袖子,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从最具体的小事抓起,牢记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将执政为民的观念贯彻到行动中来,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方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在关切问题上要抓牢务实见效的“量尺”。真抓实干一直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是我党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忙忙碌碌不是本领的体现,风风光光也并非代表工作就有所成效,只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才是衡量工作实绩的唯一标准。组工干部身在其位,起到连接党组织与基层的重要作用,更要多做一些急人之困、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少做花上垒花的无用虚功。“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办好群众的事,关键在“实”,在对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组织工作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埋头盲目写材料,而是真正地走向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工作。只有常跨“群众门槛”,常进街头巷口走访,倾听最真实的基层声音,用泥泞的双脚踩准群众“路径”,让顶层设计问计于民,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群众监督下要握紧廉洁奉公的“戒尺”。“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受得住清白。”这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根本性要求。尤其是刚出校园门、进社会门的年轻干部,要时刻谨记,“干净”是人生永恒底色。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就是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既要标定理想“高线”,也要划清作风“底线”,既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也要坚持原则、规矩办事,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把党和人民的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脚踏实地做事,心无旁骛地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任耘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