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破除“三难”让干部“下”的心服口服

时间:2023-01-18 16:09:07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笔者认为,解决“难下”顽疾,是激发干部队伍活水的一剂良药。各级党组织要下大功夫破除“认识、执行、管理”三难,较真碰硬、常态长效,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

破除“认识难”,要让干部“下得清楚”。“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过去,受“不犯错误不该下”“一时为官,终身为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等官本位思想、论资排辈因素影响,个别干部认为被调整下来是件极不光彩的事,因此坚决不愿意以“下”取“辱”。在谈到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胸有谋略、动有章法,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同理,要破除向“下”认识难的思维定势,各级党组织就要勤掸“思想尘”,加强对《规定》的学习宣传,引导干部转变“没有功劳有苦劳”的迁就思想,消除“铁交椅、铁帽子、铁饭碗”的“官本位”思想,讲清下是组织对其提醒教育、关心关爱的一种方式手段,进一步推动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

破除“执行难”,要让干部“下有依据”。“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权威在于执行。针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的实际,《规定》明确了政治能力不过硬、理想信念动摇、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等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能上能下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重要抓手,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充分考虑干部类别、层次、岗位职责等因素,进一步细化“下”的标尺准绳,压缩执行的弹性空间,形成分层级、分领域、分岗位“下”的“参照体系”。组织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注重用好干部考核考察、群众口碑、工作实绩、纪检监察部门处分决定、信访等方面考核结果,才能使干部下之有据、下得服气。

破除“管理难”,要让干部“下亦有为”。“惩治,治是根本,惩是为了治。”让干部“下”不是目的,这不仅违背制度初衷,也会加剧干部群体对“能上能下”制度的抵触心理。《规定》提出“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符合条件的还“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强化后续跟踪教育管理,采取调研回访、结对帮带、谈心谈话等方式,讲清调整干部“症结”所在,列出“成长清单”,制定“向‘上’成长路线图”,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对在新岗位上表现优秀、业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重新提出启用意见,依法依规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推动能上能下形成良性循环。(卢叶)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