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唯有深入基层,在调查研究中拿出“真取经”的态度,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虚入实,方可了解实际、发现问题、问计于民,才能达到“取真经”的目标。
方式方法“由浅入深”,行“脚力”提“深度”,在求真务实上提升“实效”。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行差踏错。调查研究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具体落实,在于内容是否全面、过程是否务实。有的调研人员干部群众没见几名,脚上还没沾上泥土,便开始指指点点大谈整改意见,当地只得手忙脚乱“落实”,反而加重了基层的负担,让基层“有苦难言”。调查研究要杜绝走过场、把现场当“秀场”的形式主义调研,杜绝“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围着领导跑,照片文字少不了”的“流水线式”调研。调研者唯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发现真实问题,党员干部在调研中要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扑下身子“到田地”和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练好“脚力”走村入户,真正“沉下去”,才能“看见”群众急难愁盼的真问题,才能把基层“一线情况”摸清摸透、把“第一手资料”做实做细,让调研真正直达“人们心坎里”。
过程内容“由表及里”,行“脑力”提“准度”,在辩证思考上提升“成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要重点聚焦实践过程中的新问题、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等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新思路、好办法。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难题、推动工作,只有紧扣成果转化运用这一核心,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因此,党员干部在调研中要树牢“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理念,在充分了解上级部署要求、把握基层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保持清醒问题意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访谈推向深入是搞好调研的必然要求,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去问“是什么”,而要多问“为什么”,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结果效用“由虚入实”,行“手力”提“温度”,在丰富研究上提升“长效”。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和成果运用是调查研究见实效的关键环节。“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其深入与否、质量高低,不仅影响着干部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干部的工作作风,更直接关乎其施政效果和行政公信力,只有彻底根治形式主义调研“虚浮症”,把身和心都下沉到基层一线,抵达一线看问题,向一线干部群众学方法,唯有“结好果、结硕果”才是真调查、好调查,所谓“真调查、好调查”不仅仅是通过调查能发现问题,更能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真正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才能在面对新形势时行稳致远,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陈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