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征衣

秋夜微露,桂花风气,一年又中秋。
此刻,风在耳畔呼啸,眼前是充满热情的训练场。朦胧月光倾泻而下,身旁的口号声似乎也“沉醉”在这首《月光曲》中,慢慢归于平静。
回想起去年中秋节,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2023级新学员葛一寒瞬间打开了记忆的相册,将身旁一同训练的战友带到了距离三千多公里外的日喀则。
“去年中秋,我在近4000米高海拔的哨所值夜岗,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月亮离我如此近,伸手就能抓住似的。”说到这,葛一寒不禁落泪。他在驻地日喀则的航空兵某团服役,后考学到空军工程大学的。回忆起自己两年的服役经历,无限的感动和不易如月光倾华而泻。
葛一寒说,当时自己服役的单位环境很艰苦,甚至被称之为“生命禁区”。那里风吹石头跑,空气吃不饱,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但是,在那里他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总有一些事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也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日复一日的坚守着,守护着花好月圆的盛世繁华。
“当时,陪伴我最多的便是哪里的星空和月光。”葛一寒说到,在西藏服役的日子里,训练、站岗、学习时都有那片清澈的天空陪伴着,想家了、喜怒哀乐通通都在一个人站岗的时候向月亮诉说。
明月替他记录着一路走来的艰辛,标记着他追梦奋斗的足迹。白天训练,晚上站岗,换岗后一个人还要在自习室刻苦学习,不断地刷题。体能上有短板,自己便在月光铺满的走廊里做着平板支撑,地上还放着知识手册。当时的他,和时间追赶着,为了梦想每天都在不懈奔跑。
如今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站在梦想的土地上。此刻,又是中秋,他思绪万千,他想念那些昔日和他站在世界之巅照看祖国的历代星辰的战友们。
天涯月朗朗,赤子心彤彤。“一寒,新训的日子还适应吗?和新战友相处的还好吗?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军事业贡献力量。”远在西藏的班长们给他发来中秋的祝福。
“好的,班长。你们辛苦了,我们一起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一句“你们辛苦了”表达了他全部的敬意。
天涯共此时,不同的战位,他们为共同的信仰坚定着。
而此时,来自黄继光连的2023级新学员韩圣豪正在窗边向时间的深处写去一封书信。
“亲爱的老班长,你好!我是2020年9月入伍到黄继光连的新兵,如今我考入空军工程大学,请班长放心,我会继续发扬黄继光精神,在今后的学习训练中刻苦努力,用行动回报组织的培养。”落笔之际,他的思绪被溜进窗内的月光吸引,又是一年中秋。
“妈妈,我要去参加志愿军,您可别挡我!您放心啰,到了部队,我一定争取立功,立大功,给家人争光。”这是1951年的秋天,是志愿军开拔前黄继光和母亲邓芳芝坚定的说到。
每当自己松懈的时候,韩圣豪都会在脑海中不断地和自己讲述着黄继光老班长的故事。“只要祖国需要,干啥都行!”这是他进入黄继光连后听到的第一句话,也是一直指引着他前进的一句话。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黄继光。“现在未来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中国家中人的幸福日子,我又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在战友的帮助下,年仅20岁的黄继光写下这封给母亲的信。
“从入伍至今,我已经有三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了,我在部队很好,请班长放心,我在战位,请祖国放心。”正如黄继光在给母亲信中写到的那样,“为了全中国家中人的幸福日子,不立功不下战场!”一家不圆万家圆,和韩圣豪一样的人,他们坚守在团圆的月下,为祖国和人民守护着万家灯火的热闹。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见。如今时隔72年,韩圣豪写下这封给老班长的信,信里的字字句句都流淌着“同龄人”对祖国的赤忱。
明月照征衣,万里寄相思。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身上背负的誓言,在这个中秋之夜,空军工程大学的官兵们同葛一寒和韩圣豪一样,把对亲人的无限思念,遥寄情思与明月。
一家不圆万家圆。对于他们而言,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节日,有何止是一个中秋,还有许多各春节、元宵、端午……但中国军人把思念藏进心里,把使命担在肩上。
“一轮明月照古今,千年家国两相依。”过了这个中秋之夜,明天,他们又将继续投入到训练、学习中去,不断地练强打赢本领。他们,时刻准备着,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将新的光荣写在强军征途上。文章作者:吴 曦 吴家旭 谭仕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