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是各单位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渠道,也是一线干部反映新动态、总结新做法、交流新经验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名信息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准”“勤”“新”上下足功夫,确保组工信息工作高质高效。
一要在“准”字上下功夫。信息是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从做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就是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的具体内容。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一方面要摸准“下情”,另一方面也要瞄准“上情”。摸准“下情”,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研,时刻关注和研究基层工作动态和基层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抓住亮点进行深度挖掘。着力发挥好信息最本质的作用,用文字体现民生痛点、社会热点、工作难点,把群众迫切关注的基层问题报送、交流出去,以信息工作促问题解决,推动工作出成效、出实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瞄准“上情”,就要时刻关注上级部门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部署、要求,领会其精神,明确其导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关注上级部门最新编发的信息,做到组织系统内的最新政策、重点会议、重要讲话必看,及时掌握上级工作意图和工作重点、难点,准确把握信息需求点,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只有学会吃透“两头”,在上下结合点上捕捉信息,按“需”写稿,才能真正做到功底实、政策通、法规熟、进展清。
二要在“勤”字上下功夫。信息宣传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繁杂的工作,费神费脑费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必须勤学苦练、多思善悟,莫让思想的懈怠、知识的匮乏、能力的短缺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一方面要勤下基层。组工宣传仅靠看材料、闭门造车难以写出高水平的稿件,也难以有现场最直接的感受,难以写出基层党员群众最鲜活、最接地气的语言与形象。作为组工信息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一个处处留心、事事留意的细心人,及时了解广大党员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新要求,工作上的新举措、新进展,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发信息源,力争第一时间抓住有价值的信息。要走进基层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在基层一线“激发灵感”“挖掘素材”,写出更多冒着“热乎气儿”、带着“泥土味儿”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勤思勤练。要敢于动笔、勤于练笔,在一次次的锤炼中克服“不敢写”的内心“恐惧”以及“写不好”的本领“恐慌”,深耕组织工作沃土、挖掘组织工作富矿,笔耕不辍、持之以恒,逐步实现从“被动写”到“主动写”的转变。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将平时看到的好的信息积累整理,建立自己的写作“储备库”,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观念,总结特色做法,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要在“新”字上下功夫。信息工作要杜绝“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错误思想,切忌改一改名称、数字和叫法的“拿来主义”做法,务必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创新性。一是时效性要强。时效性是信息价值的关键所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多关心大事时事、重大方针政策、上级各部门重要工作部署等,做到提高站位、广积素材、心中有数。一旦发现有新意的角度和可写性的信息素材,要花心思去追踪调查,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汇总、提炼精华、准确立意。二是标题要“抢眼”。“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好的信息,首先要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标题。媒体接触到的信息材料很多,不可能对每篇都逐句读,往往先通过看标题了解内容、判断价值,因此只有标题新颖,才能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三是立意要新颖,即选题角度要独特。组工信息工作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要及时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积极调动写作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捕捉工作新“亮点”,将信息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提出富于启发性和挑战性的独到见解和观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深层次价值。(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