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推进乡村振兴要矫正“三个误区”

时间:2023-11-29 10:27:54    来源:国际财经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此项工作先后写入党章,并从国家层面制定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但是,一些地方推进乡村振兴还存在“观望”心态,抓工作力度不大,需进一步矫正思想误区,切实拧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开关”。

矫正“认识不充分”的误区,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继往开来的重大任务,聚焦“三农”问题这个我国基本国情,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甚至不亚于改革开放。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对此认识不足,没有站在党和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认为对乡村的投入是无底洞,投入大且见效慢,不如抓城市建设那样感观冲击大。对此,各地要切实转变思想误区,深刻认识到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认识到农村始终是我们的根基所在,深刻认识到农业关系到十多亿人的“饭碗儿”问题,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矫正“能力不适应”的误区,在“学中干、干中学”中攻坚克难。客观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很广,总要求是“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总目标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于是,一些党员干部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谈之色变”“打退堂鼓”,有的认为自身能力不足干不好,有的认为“任务繁重短期不可能实现”,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也是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必须明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能不能“过得了河”,关键是要有“过河的船或桥”,这就是干部的能力素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集中精力,抓乡促村,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成势见效。

矫正“群众不积极”的误区,在推进上充分依靠乡村群众走好发展之路。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为衡量标准,都要着力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虽然也存在个别乡村群众参与不积极、不够理解等现象,但总体上乡村群众是支持的,也积极参与到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认识到乡村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乡村群众没有理由对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关键是如何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充分看到群众盼政策实惠更多、盼产业增收更富、盼生活品质更高、盼人居环境更美,对乡村振兴期待甚大,必须加劲加力。(熊倩莉)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