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检察院积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潮,积极贯彻最高检、省院、市院关于智慧检务、数字检察建设精神,把数字检察战略作为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全力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以“数字驱动式”办案模式赋能检察工作,使法律监督添上“智慧大脑”,推动法律监督更加高质高效。
“数字”驱动检察工作提升“速度”,危险驾驶办案更“高速”。该院近年来办理的刑事案件中,危险驾驶案件数量占比较大,办案效率不高这一问题较为突出,但此类案件情节普遍比较简单,办案人员精力主要耗费在相关文书制作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流转上,相应填录过程工作重复性很强。针对此项问题,该院联合市院共同研发了“危险驾驶智慧办案平台”,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从起诉意见书等公安移送材料中,全自动提取危险驾驶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身份、案件基本情况等信息,自动生成相关文书,自动填写案卡选项,实现案件自动化流转,极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数字”驱动检察工作拓宽“广度”,线索调查取证更“睿智”。该院为解决公益诉讼目前普遍存的痛点难题,自主研发了“公益诉讼智慧办案平台”,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在线音视频技术、5G通讯、无人机测绘技术等前沿数字科技,以数字检察思维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建立全平台线索智慧捕获系统,对接人民网、掌上洛阳、微博等文字举报平台,并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慧识别各视频网站平台的视频和评论内容,将涉及公益诉讼线索的信息自动推送给办案人员,真正的实现全平台线索捕获。同时,平台建立“公益诉讼线索举报”模块,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反映、举报的渠道,使公益诉讼线索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全流程管理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后的办理程序,举报人通过平台实时查询处理进展,随时和承办人语音、视频沟通,并全程录音录像记录办理过程,为案件办理提供参考依据。举报人能够实时在线咨询,检察院端对接多名解答人员,有效解答群众疑问的同时,降低单个办案人员回答咨询的负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使群众可以一键拍照识别植物、动物是否为国家保护动植物,为线索的验证提供智慧辅助。使用0.3米高清卫星影像,利用目标检测等人工智能技术,智慧识别土地、水体、建筑等目标,提高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对长时间闲置的土地、不达标的水体、私搭乱建、盗墓等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接无人机平台,对上述目标进行自动化的精细巡查,为案件线索的调查取证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方式方法。
“数字”驱动检察工作聚焦“精度”,未成年帮扶挽救更“对症”。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监督,进一步传递司法温度,该院创新打造全市检察机关首个未成年人的网上法治教育平台“洛龙智慧未检”小程序,建立未检宣传、法治教育、一键求助、线索举报、强制报告等应用功能,突破了举办现场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固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形式,拓展获取和处理涉未成年人法律诉求的新渠道。未检检察官通过走访学校、问询家长、探访孩子,对小杜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等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和家长开展座谈,同时引入专业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测评与疏导,引导其融入学校学习,达到了较好的帮教效果。
数字检察已成为检察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引擎。下一步,洛龙区人民检察院将紧紧围绕最高检党组提出的“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要求,持续推进数字检察战略,真正把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的优势落实到司法办案一线,体现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中。(孙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