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要求,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检察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聚焦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运用数字技术融合检察工作,构建“强制报告履职监督大数据模型”,以“思维碰撞”“数据碰撞”“实践碰撞”三种方法,助推强制报告制度落地落实,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已利用该系统发现强制报告未履职线索102条,移送公安机关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线索8件。
破除壁垒,打造融多方信息于一体的“数据底座”。该数据模型设置多接口,实现了辖区内线索全覆盖式捕获。一方面与检察工作网完成对接,获取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案卡、笔录、审查报告、起诉书等内部数据;另一方面,对接公安机关、卫健医疗、教育机构、娱乐场所等部门,获取接处警记录、未成年人案件办理详情、酒店入住、医院就诊、视频监控等外部数据,打造出包含1.4亿条信息的“数据底座”。
程序飞驰,搭建自动筛查比对报告的“智能系统”。针对抓取识别的涉未案件及接处警记录等数据,通过规则模板、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人脸识别、智能年龄分析等数字化手段,筛查是否存在违规接待未成年人、接待未成年人但未履行“五必须”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暴力、欺凌、虐待、未成年人怀孕及流产等应报告情形,并与政府部门收到的强制报告记录进行比对。筛查比对结果第一时间推送至相关办案人员,大幅提升检察履职效率。
查漏补缺,“小程序+场所码”补足空白短板领域。对于数据主动抓取可能产生的线索遗漏,搭建了“洛龙智慧未检”小程序和“洛龙数字检察”服务号两个智慧平台,努力实现360°无死角覆盖。向辖区内酒店、医院、学校等场所发放了217张强制报告场所码,群众可通过微信扫码一键申请监督,降低操作难度,打破举报门槛。还可以使用“洛龙智慧未检”小程序,向未检部门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举报线索,与检察院工作人员实时交流。群众发送的强制报告和举报线索,以及涉未成年人舆情信息,均会通过“洛龙数字检察”服务号向未检部门工作人员即刻发送提醒,确保线索的实效性。(孙婧)













